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 第0407章印钞机

第0407章印钞机(2/3)

挣得太容易了吧?会不会出事啊?”
    “出什么事?想要这么挣钱,你也得有趁手的工具啊!我的渔船是订制的,花了很多钱。”
    见丈夫这么说,王瑶才安心。
    “别担心,大连公司也上税呢。”
    “那就好,咱可别为了小利失了大义。”
    “不会。”
    卢家现在的产业已经很大了。
    这还是谦虚的说法,应该说他手里有一个巨型企业。
    北宁因为有了昌和集团,已经从普通的县级市,升格为省管市。
    这两年一直有小道消息,说要再次升格,成为地级市。
    这是因为啥?
    就是因为昌和集团给北宁带来的全新变化。
    首先带来的变化就是人口。
    当年,北宁市只有二十万左右的人口,这是辖区内所有人口。
    城区只有八九万人。
    现在呢?
    昌和拖拉机集团就带来了十五六万的职工。
    如果算上家属,至少有三十万人。
    再加上昌和集团的其他企业。
    仅一个企业给北宁市带来了近50万人口,再加上原来的城区人口。
    北宁城区人口上涨到了近60万。
    这样的一座城市,成为地级市,至少在人口上够格了。
    也难怪有人会传出这样的小道消息。
    再说,经济发展。
    当年没有昌和集团的时候,北宁一年的财政收入都没有一个亿。
    后来,也就在一亿五左右徘回。
    自从卢昌华从苏俄迁回工厂,北宁的财政收入,从一亿五迅速飙升到了三亿,还在逐年上升。
    这几年,从昌和集团收取的税收就高达二十亿。
    整个北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就是高楼大厦多了。
    街道宽敞整洁漂亮。
    北宁这几年新建成的小区也有五个之多。
    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已经开始购买商品房了。
    来北宁做生意的人逐年增多。
    北宁的企业也在增加。
    尤其是机加厂,修理厂。
    很多企业都是给昌和集团配套的。
    昌和集团扎根北宁,让当地得到了很多好处。
    其他的县市能不眼红吗?
    他们既羡慕嫉妒北宁有个昌和,同时也恨铁不成钢,本地怎么就没有这样的企业呢?
    要知道,卢昌华这是用美元买回来的企业,可不是别人免费送的。
    历届北宁市府都对卢昌华和昌和集团极为重视。
    曾多次力邀他参政议政。
    可是卢昌华是个懒散的性子,他不愿意搅和这些事。
    没法,他们就把眼光放在了王瑶身上。
    很多身份都给了她。
    王瑶之所以这么忙,主要的原因不仅是公司的事,还有其他各种会议。
    她得去参加。
    王瑶经常说,她是替卢昌华出席的会议。
    回来还得跟丈夫说说情况。
    “我对这些不感兴趣,咱们能挣点钱,带动大家也挣点钱就行了。我这辈子就想过得舒服些。”
    王瑶见丈夫说些不上进的话,也不生气。
    有啥气的?
    给你一个这么大的企业,你还有啥不满意的?
    重要的一点就是,卢昌华把企业交给王瑶后,真的很少干涉企业运营。
    说放手还真的放手了。
    卢昌华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陪孩子和老人。
    前世,他一生在外面奔波,也没能拼出多大的身家来。
    还留下了诸多的遗憾。
    今生,他不再追求这些。当然,他现在也不缺这个。
    他追求的就是陪伴。
    他不想让自己的亲人遗憾,也不想让自己后悔。
    “走吧,接孩子去。”
    夫妻俩跟爸妈打个招呼,就手拉手的去了东边的幼儿园。
    还有半个月就要放寒假了。
    娃娃们都有点心不在焉。
    小糯米和胡乐站在幼儿园的门口,和其他小朋友告别。
    “胡乐,寒假你还画画吗?”
    “你呢?你画我就画。”
    “当然,我还想画现在的北山呢。”
    “哇,还能走车吗?好像没有路了。”
    “咋没有,有的。北山还有人住呢。”
    两个小屁孩滴滴咕咕的商量着寒假里的计划。
    “闺女,妈妈来了。”
    王瑶离着很远就高喊一声。
    “啊,妈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