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 第0416章大年三十

第0416章大年三十(1/3)

    1996年2月18号,星期日,大年三十。
    这天的北宁,大街小巷为之一空。
    人们该回家的回家,该做客的做客。
    买年货的早几天就已经置办好了。
    现在着急忙慌来买年货的,不是加班的,就是刚从外地回来的。
    商家一个个伸着脖子,望着街面上稀疏的行人,心里一直纠结,是再等等,还是关门准备过年了。
    大街上偶尔炸响的鞭炮和从风中传来的火药味,把今年的年味衬托了出来。
    以前过年,人们也备年货。
    可那时候穷,每家每户能称上两斤肉就是全家欢喜了。
    要是能给孩子们买件新衣裳,那更是孩子们最最盼望的事情。
    如果能给孩子们备下一挂小洋鞭,那就是孩子们的天堂了。
    家里孩子多的,大人们就把小鞭拆散,你一个,我一个的均分了。
    这些小鞭炮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宝贝。
    自己的舍不得放,而是等着有钱人家先放炮。
    待人家去吃年夜饭了,一大群孩子就蜂拥而至,去人家的红纸屑里翻找。
    总能找出几颗没有燃放的鞭炮来。
    这时,捡到鞭炮的就会开心的大笑,没找到的则极为失望。
    于是大伙又跑向下一家的大门口。
    孩子们就像是拾荒人一般,挨个的找红纸屑,有的孩子时机得当,就会捡到满满一口袋的鞭炮。
    为捡鞭炮,有时还会跟主人家的孩子发生冲突。
    可就是这样,也丝毫不能减少当时孩子们捡炮的欲望。
    现在呢?
    改革开放之后,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过了。
    多少都有些余钱。
    买吃的,买穿的,买玩的,也舍得花钱了。
    就拿北宁来说吧。
    咱不说在北宁做小生意的这些商贩们,就说上班的。
    昌和集团的员工以前工资就不少,现在呢?更是有分红了。
    那就带动了当地的消费。
    家家户户都会买上几挂鞭炮。
    以前穷的时候,最多就是100响的小鞭,现在大都买上几挂1000响的大鞭。
    所谓大鞭,不仅仅指它的数量,还有质量。
    大鞭一般会在10响普通鞭炮后,插进去一个大鞭炮。
    特别的响,东北俗称“麻雷子”。
    它的常规响声是这样的,“噼啪噼啪~当!噼啪噼啪~当!”
    有些人家穷惯了,有钱之后,依然保留了当初的习惯,会把大鞭拆开来燃放。
    】
    这时家里的大孩子就会搜集“麻雷子。”
    小孩只敢燃放普通鞭炮,麻雷子爆炸效果太烈,声音大,有时候不小心还会蹦到手。
    大街上听到的“单蹦”鞭炮,基本就是放散炮的孩子。
    要是听到整挂鞭炮燃放,那就是人家开饭了。
    北宁城里噼噼啪啪的鞭炮炸响,三分场也同样有孩子在燃放鞭炮。
    卢家这边就有一群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盛文盛清拆开一挂大鞭,把里面的“麻雷子”都搜集起来,揣进兜里。
    糯米和胡乐盛宇只分到了小鞭,每人十个。
    人手一支细香,香头上冒着忽明忽暗的红火头。
    “嗷嗷嗷,放炮去喽~”
    大孩子小孩子都一窝蜂似的跑出了院子。
    在门口的大街上开始了燃放。
    卢家的屋里。
    今年这些老头老太太都伸手一起忙活了。
    厨房里,老卢在锅里油炸各种吃食。
    王瑶坐在小板凳上烧着火。
    东屋。
    赵妍带头包饺子。
    卢妈妈和王妈妈跟着忙乎。
    地中海和王德江正在从仓房里拿冻鱼和鸡鸭鹅。
    他们要把这些东西用凉水缓出来。
    卢昌华也从仓房里出来,他抱着粉条和干蘑孤,快步跑进厨房,这些也得用水发上。
    卢昌中端着铁盆站在院子里。
    正从编织袋里往盆里装冻梨和冻柿子。
    一家人都在为年夜饭做着准备。
    隔壁韩家。
    今年韩颖要初二才回来。
    老卢邀请了几次,韩建华就是不来。
    他有自己的想法。
    “老卢啊,心意领了。可是这三十年夜饭还是要在自己家吃,后面咱们再聚。”
    老胡家。
    胡大贵和吴玥也跟着忙活。
    老胡头和老伴忙着炖鸡炖鹅。
    “胡乐又跑去卢家了?”
    吴玥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