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靠美食在现代爆火了 > 香煎蚝烙

香煎蚝烙(1/2)

    四十五分钟后,下课铃响起,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停下了手中的笔,最后一排的学生起身,逐个把试卷收上去。
    黄暖拉着自己的卷子不肯松手,嘴里嚷嚷着:“还没写完,还没写完呢!”
    余简握住她的手腕,把她捏紧试卷的手指一根一根掰开,语气温柔地说着最残忍的话。
    “不要垂死挣扎了,写完不写完对你的成绩没有任何影响。”
    黄暖呆呆地看着余简,竟然没有反驳。仔细一想,发觉她说的话竟然没毛病!
    她向着余简一扑,脑袋在余简肩膀上狠狠地蹭了蹭,瘪着嘴巴委屈:“阿简你太不够意思了,都不给我抄一下。”
    这突如其来的身体接触让余简有些懵逼,她僵直了身子不敢动,伸出右手食指,点着黄暖的额头,把她推开。
    “你敢说你没瞄到我的选择题??”
    亏她还放了大水,连着填空题估计都让黄暖看全了,这家伙还不知足,是不是要把作文都一字不落地抄全了才算完?
    “好嘛好嘛!就知道阿简最好了!”
    见好就收,识时务者为俊杰!黄暖喜滋滋地转而抱住余简的手臂,亲昵地靠着她,“放学了请你吃糕粿!”
    绕乡人爱吃粿粉。粿是用米浆做的,静置放凉凝固成块。再选上自己喜欢的配料,火腿肠、酸菜肉饼或者菜脯蛋和鸟蛋,最重要的是淋上特调的蒜头汁。
    这样的糕粿咸鲜美味,带着大蒜特有的辣,入口即化。
    这每一家做的粿味道都不一样,饶乡人善于对味道细微差别的捕捉,自然就有自己的偏好。
    余简很喜欢校门口那家糕粿摊,李元溪穿越过来后,也吃过一次,对那味道印象深刻。
    还特意打包了一碗带回家里,仔细品尝里面的配料比例,哪怕对香料了如指掌的她,也没有办法完全做出一模一样的味道。
    但令李元溪感到神奇的是,这余家竟然也是个厨艺世家。余家祖上在光绪年间曾是皇家御厨,余简的太爷爷还是溥仪的私人厨师。在民国初年,余家还在京城开了一家专做绕乡菜的酒楼。
    后来战乱,余简的太爷爷死在了日本人手里,余家这才慢慢地没落下去。
    到了余简爸爸这一辈,就只留下了一本残破的余家食谱,以及还算扎实的基本功。现在在京城一家老牌中餐馆勉强当了个二厨,就算不辱没家族传承。
    这么一看,李元溪很欣慰。如果在其他人身上重生,想要露出曾经的手艺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余简从小就被留守在西渔村里,一年见不了几回父母,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后,余简就承担起了家务,功课不忙的时候,也经常做饭。
    “阿简,快走快走,晚了要排队了!”黄暖在教室门口催促,余简从思绪中回过神,答应了一句,把课桌上的文具书籍都扫到书包里。
    两秒钟后,她已经背好书包,站在了黄暖面前。
    看着比自己高出半个头的余简,黄暖比划了一下,有些不满:“阿简,你又长高了。怎么就我不长个子呢?”
    嘟嘟囔囔地一路走,一路抱怨。
    还没走到校门口,一阵阵香气就飘来。余简看过去,一辆辆小推车整整齐齐排了一长条,前面都等了好些刚放学的学生。
    其中,最热闹的就要数张记糕粿摊了。
    黄暖拉了余简几步飞快地跑到跟前:“老板,两碗粿,我要带走!”
    “好嘞~”老板是个声音粗犷的汉子,体型微胖,一手飞快地从屉笼里翻倒出一大块厚圆形的粿块,一手操起塑料刀片,咔咔几下,均匀地切成了棱形小块。
    两手一拢,这些粿块就放到了透明打包盒里,再打开旁边长长一条的配料盒,放上一勺火腿肠,一点菜脯蛋,最后,舀了一勺红彤彤的蒜头汁浇在上头。
    “拿好了啊!糕粿刚蒸出来的!”老板熟练地系好结,递给黄暖的时候还不忘关照。
    “没事,不烫!”黄暖甜甜地回复。
    余简这才发现,这糕粿还冒着丝丝热气,氤氲的烟雾向上,洁白的糕粿在下,漂亮至极。
    村里没有中学,余简和黄暖每日都要坐船出岛到县里的学校上课。
    余奶奶早就在路口等着,见了两人有说有笑地回来,这才放了心。阿简自从落水后,性子就有些闷,余奶奶担心她是不是有什么阴影。现在看来,应该还是吓到了。
    朝两人招了招手,余奶奶声音加大:“暖暖,你爷爷去找西村老黄喝酒了,今天晚上在我这里吃饭吧!”
    黄暖听了这话,又是气愤起来,撩起袖管就要冲出去:“臭爷爷,都让他不要喝酒了!怎么这么不听话!”
    余简一把拉住她,见她疑惑地看过来,摇了摇头:“你爷爷有分寸的,走吧,先回家吃饭。”
    大概是今天黄暖也来家里吃饭,余奶奶做得比平时丰盛些。煮了虾子,又做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