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明左 > 第83章 火帽枪面世

第83章 火帽枪面世(1/2)

    “啊……原来是你!”
    左梦庚手指着张继孟,颇为无礼。
    这也怪不得他。
    实在是发现的事实,太令左梦庚震惊了。
    脑子里的记忆,作为军器史专家,当然对毕懋康和《军器图说》深有研究。
    可主要的研究内容,自然是毕懋康其人和《军器图说》的成就和意义。其余的细枝末节,或许看过,但肯定印象不深。
    此时张继孟和毕懋康站在一起,一下子令左梦庚想到了忽略的地方。
    毕懋康完成《军器图说》后,请门人张继孟作序。
    彼张继孟,就是此张继孟。
    左梦庚怎么也没有想到,罩着自己的大佬,居然和军器大神毕懋康乃是师生关系。
    他要弄兵器所、新式火枪,肯定绕不开张继孟。
    张继孟身为毕懋康的学生,虽然毕生宦海沉浮,但对于火器,自然不是一窍不通。
    看到了左梦庚的燧发枪理念,张继孟大为震撼。
    想到老师一直在新式火铳的理念上始终裹足不前,张继孟就给毕懋康写了书信,告知燧发枪原理。
    书信还在半路上,毕懋康接到朝廷征召,去了南京担任通政使。
    结果书信先是到了歙县,又再转到南京毕懋康手中,着实耽搁了不少时日。
    通政使位高权重,本是要害职位。
    可惜毕懋康任职的地方,是南京……
    南京的各衙门谁不知道,那就是养老的地方。
    毕懋康这个通政使上任之后,突出一个无所事事。
    不过清闲的职位,倒是成全了毕懋康,让他有充足的时间来研发火器。
    可以说,《军器图说》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毕懋康在南京任上完成的。
    毕懋康的自生火铳研制,其实已经到了临门一脚。接到张继孟的书信,看到其中的图纸,当真是瞬间通透,再无滞碍。
    他兴致勃勃地召集了工匠,试制了一支燧发枪出来。效果非常好,六十息内竟可发射三次,效率远高于火绳枪。
    忧国忧民的毕懋康赶紧给朝廷写了奏疏,言明燧发枪之利。希望能够尽快装备诸军,对抗东虏。
    孰料奏疏一去月余,什么风浪都没有。
    这个结果,令毕懋康大失所望。
    再三去信询问,依旧石沉大海。
    看看自己通政使之职的无聊,再加上研发火器也不顺。
    他毕竟是通政使,不是兵部官员,更不是主管火器的,私底下制造火器,想干嘛?
    流言蜚语之下,毕懋康颇为郁闷。
    一想到远在临清,有个少年竟然走在了自己的前面,他再也忍耐不得,干脆递交了辞呈。
    虽然他在朝野颇有声名,可一个南京通政使,到底无关紧要,所以朝廷的批复很快。
    崇祯倒是假惺惺地命他回去制造诸般火器,以强大明。
    可你要是有这心,让毕懋康去兵部、工部任职啊。非要让人回家去制造,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讽刺的是,本来的历史上毕懋康后来确实担任了兵部右侍郎。
    结果如何呢?
    旋自免归……
    才不得其用。
    所以说这个大明,不亡是没有道理的。
    人老成精的毕懋康对崇祯的话,那是一个字都不信。
    他制作火器,那是因为爱好如此罢了。
    无官一身轻的他旋即北上,就这么出现在了左梦庚的面前。
    让他震惊的是,那个“临清少年”居然是真的少年。
    “小友之才,老夫早有领教。不知小友所制火铳在何处,可否让老夫一观?”
    毕懋康诶!
    多少人读史最为抱憾的人物啊!
    明明我中华火器有赶超西方的机会,却在原来的历史上那么可惜地错过了。
    如今却活生生地出现在了左梦庚的面前。
    对于这位老人,左梦庚更多的是见证大能的激动。
    对于毕懋康在火器方面的能力……
    这个世界上有比他左梦庚更强的人吗?
    不过左梦庚并没有任何的自豪,觉着毕懋康就不重要了。
    无论如何,毕懋康都是一个了不得的大才。
    尤其是在火帽枪制造铺开之后,人才的紧缺让左梦庚感受更加迫切。
    所有环节、所有部门都需要他亲力亲为,严重阻碍了他在其他领域的部署。
    那些工匠们诚然技艺精湛,可没有学识这一点让他们接受新技术非常困难。
    总要左梦庚说了一遍又一遍,手把手地教才能懂得如何制作。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根本无法主动地对技术进行思考和提升,更没办法系统总结,让技术传承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