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明左 > 第92章 毕懋康见闻录(7)【祖国万岁!】

第92章 毕懋康见闻录(7)【祖国万岁!】(1/2)

    毕懋康满以为河边已是最大热闹,但是到了学堂这边,他才发现大错特错。
    眼前的学堂,和他见识过的私塾、监学完全不同。
    占地颇广,而且土地明显被人用心平整过。
    围着学堂的是一圈篱笆,不是很好,从外面也能看见里面。
    之所以没有造围墙,是因为没有必要。
    学堂就在庄子边缘,旁边还是军营。
    这要是还无法保护孩子们的安全,那大人们抹脖子算了。
    不过学堂大门却弄的很是雄伟。
    数十斤的大石全都细细雕琢后垒成,顶上架着样子古怪的石雕。
    刻着的是一个样子模糊的少年,手里捧着书卷,但身后却负着火枪。背后红日炎炎,脚下云雾蒸腾,象征着鹏程万里,未来无垠。
    毕懋康被大门两旁的对联吸引。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幅对联,天下人皆知,如今还刻在东林书院里,供世人瞻仰。
    左梦庚将这幅对联拿了过来,用以勉励孩子们,其中的期望不言而喻。
    无论如今的东林党变成什么模样,起码这份对联里蕴含的激励值得每一个人都铭记。
    如果说对联是引经据典的话,那么上面的横批,就十分古怪了。
    但毕懋康看过后,久久无言,只觉着心底无数的情愫翻腾。
    【为华夏富强而读书!】
    不是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是什么书中自有颜如玉,更不是什么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读书为华夏,为了让每一个华夏子民都幸福安康。
    “老大人,咱们进去吧。”
    栗香筑提醒道,才让毕懋康回过神来,随着他迈入了学堂。
    走入正门,看到的是一片光秃秃的空地。
    不像许多书院、私塾那般,有什么精心布置的景色,也没有什么曲径通幽、琅环曲折。
    一切都显得那么粗犷,毫无美感可言。
    不过也不是真的光秃秃。
    空地上立着许多铁架子,高高低低的,样子古怪,毕懋康认不得。
    “此处作何用处?”
    老秦头欣喜地看着眼前的样子,道:“都是少爷弄的,说是叫啥子……哦对了,叫操场,是给娃子们耍的。”
    毕懋康疑惑不解。
    “孩子进了学堂,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以求学问尚不足够,焉可令其虚耗时光?”
    这事儿老秦头说不明白,还得栗香筑来。
    “这是千座的要求,说是从孩子们做起。书要读,强身健体也不能落下。喏,您看,那是千座亲自写下的标语。”
    顺着他的指点,毕懋康这才注意到,在空地的一角,立着一块十分显眼的牌子,上面书写着十个不算好看但是锋芒毕露的大字。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好奇怪的说法,但不知为何,扑面而来的勃勃之气,令毕懋康一扫老年之倾颓,愣是感觉到一股力量游走于胸腑之间。
    待走近了才看到,这十个大字下面,还有一首洋洋洒洒的诗词。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民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净胡尘,奋民生,造公平,誓扫天下不顾身!
    看一句,毕懋康禁不住退一步,嘴里念念有词,满腔老血鼎沸,几欲冲天而去。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他不知道,多少年没见过如此志气冲天的豪迈之作了。
    和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诗句比起来,这才是吾辈心声。
    毕懋康心神激荡,不禁拽住栗香筑的衣袖。
    “此诗为何人所作?”
    栗香筑很是自豪地道:“这是千座所言,黄司长手书的。”
    那个少年作的诗?
    那个吃饭狼吞虎咽、做事雷厉风行、说话粗浅直接的少年,竟能作的如此好诗?
    明明就是个武将之子啊,字都写的那么难看。
    为何……
    “他还有其他诗作吗?”
    栗香筑寻思了一会儿,才道:“千座不大喜欢作诗的,我们也曾求过。可千座说,诗以明志,有感而发罢了。强求诗词,必为蝇营之作,没什么滋味。啊……对了,他倒是还有两句,是送给王秀芹王厂长的。”
    “哦?速速说来,让我见识见识。”
    左梦庚对诗词的态度,是毕懋康很赞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