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明左 > 第186章 暗度陈仓

第186章 暗度陈仓(1/2)

    梁廷栋的一句话,让君臣都冷静了下来。
    之前大家都过于纠结左梦庚怎么安排,却忘记临清协现在被打没了。
    而且白莲教正在进攻临清,不将临清协安排好,是要出大事的。
    崇祯不禁皱眉,一时想不到谁能继任。
    谁也没有料到,孙承宗却开口了。
    “陛下,老臣之赞画茅元仪,屡立奇功。在辽东时,对老臣帮助颇多。这次清水关一战,他也在临清协后营,更且有功。举贤不避亲,老臣觉着,茅元仪可为临清协参将。”
    左梦庚并不知道这个,如果知道的话,当真是要笑死了。
    侯恂琢磨琢磨,茅元仪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人,也就没有出声反对。
    崇祯对茅元仪有印象,又是孙承宗的提议,他便点头了。
    “朕原本打算让茅元仪去辽东重整觉华岛兵伍,改任临清,却也恰当。”
    皇帝点头,茅元仪这个新鲜参将也就定了。
    梁廷栋还没有完,糟心事依旧有。
    “陛下,原东昌知府曹文衡已调任应天巡抚。现今东昌府群龙无首,倘若白莲妖孽回师,无人统筹,东昌只怕有失。还请选定贤才,稳定局势。”
    崇祯都要疯了。
    怎么哪儿哪儿都是问题呀?
    这个大明怎么了?
    可生气是没用的,东昌知府空缺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奈何急切之间,崇祯竟想不起合适的人选。
    听到曹文衡被调走了,侯恂不免有些吃惊。
    东昌知府正是临清州顶头上司,如果换上非东林的人,只怕许多事情都要暴露。
    该怎么做,又能保住秘密,又能让崇祯满意呢?
    别说,电光火石之间,侯恂还真的想到了一个人。
    “陛下,翰林院编修黄道周狷介耿直,勇于任事。值此危难之际,只有此等意志坚定之贤才,方能挽狂澜于既倒。”
    他这么一说,崇祯的脸色非常精彩,其余人等纷纷垂下头颅,努力不让自己笑出来。
    黄道周当然也是东林,而且是很用心做事的那种。同时性格倔强,眼里不容沙子。
    正因为如此,不久前可是把崇祯弄的下不来台。
    公案的源头还在袁崇焕身上。
    袁大督师被崇祯送进了天牢,立刻让阉党余孽抓住了机会,知道这是掀翻东林的大好良机。
    他们不但顺着崇祯的心思给袁崇焕罗织罪名,还将斗争扩大化,又对韩爌、钱龙锡等阁臣出手。
    韩爌一看情势不妙,干脆请辞。
    崇祯也不想背负欺凌三朝元老的恶名,便放过了韩爌。
    可屡次忤逆他的钱龙锡,却让崇祯终于找到了机会。
    钱龙锡被下狱后,满朝瑟瑟,无人敢于出头。
    这个时候,黄道周站了出来。
    他在上呈的奏疏里言辞非常激烈,直接言明国事颓唐,只因崇祯杀的大臣太多。
    这一下可捅到了崇祯的逆鳞。
    崇祯暴怒之下,责令黄道周重新上疏认错。
    黄道周也是个强项令,凛然无惧,再次上的奏疏里言辞更加激烈。
    【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
    崇祯这个气呀,偏偏要维护圣君的脸面,也没办法痛下杀手,连打板子都不愿。只得将黄道周连降三级,调离御史的岗位。
    对于这么一号人,崇祯是万般无奈。
    看见心烦,处置不行,连提到名字都犯晕。
    此时听侯恂举荐黄道周为东昌知府,他本能地觉着侯恂包藏祸心。但转念一想,让黄道周留在京师,没准什么时候又给自己上眼药。
    如果将其调离京师,主政一方,俗务萦绕之下,又有魔教作乱之祸,应该是没时间来烦自己了吧?
    想到这儿,崇祯着实开心起来。
    “侯卿此乃金玉良言,可。”
    见崇祯答应了下来,侯恂着实松了一口气。等离开了皇宫,还得筹备后手。
    首先是左梦庚的具体任命。
    崇祯将此事交给了兵部。
    兵部目前是谁在负责?
    尚书梁廷栋,尚书侯恂,右侍郎熊明遇,三个东林党人。
    三个大佬凑在一起,侯恂开门见山。
    “左梦庚要平定白莲教作乱,当务之急是东昌府。可以授命其为东昌协参将,先平东昌,再援剿他处。”
    梁廷栋和熊明遇面面相觑。
    左梦庚是临清人,所以你跟皇帝说,他不能担任临清协参将,一副公忠体国的模样。
    回过头来,你就把人安排到了东昌协参将的位置上……
    东昌和临清,不是一回事吗?
    可仔细想想,还真的可以不算一回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