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明左 > 第354章 各个战场

第354章 各个战场(2/2)


    崇祯只是问道:“何人可以领军?”
    梁廷栋知道他的心思,推举的人选也是仔细考量过的。
    “监军兵备道张春可用。”
    崇祯对张春的印象很好,当初己巳之变时,他还召张春入内奏对过。后来的作战中,张春果然屡立功勋。
    “既如此,爱卿火速拟定章程,不得延误。”
    梁廷栋领命,回去之后立刻开始调兵遣将。
    除了任命监军兵备道张春为太仆寺卿,统领诸路援军外,也给各地兵马送去了调令。
    其中从山东调遣的兵马最多,除了总兵宋纬的五千车营外,还有驻扎在各地的部队。当然了,登莱巡抚孙元化也同样得到了调令。
    孙元化不敢怠慢,立刻行动。
    除此之外,京畿各地的明军也都在调遣之列,要他们开赴山海关归张春统辖。
    而要说对这个调令最不满的,当属宣大总督张宗衡。
    倒不是张宗衡秉承左梦庚的意思,故意捣乱,而是山西战场实在是到了危急时刻。
    就在七月中旬,总兵王国梁轻敌冒进,被义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导致全军溃陷。王国梁也被下狱,择日法办。
    因为王国梁的失败,各路明军全都吓破了胆,加上兵力不足,已经无法对山西的义军造成威胁。
    张宗衡和巡抚许鼎臣焦头烂额,只能硬撑着。
    一直耗到九月初,朝廷的催促甚急,张宗衡没办法了,才让左良玉率军三千五百人赴援。
    结果左良玉也是贪生怕死的性子,根本不想去辽东,一路慢慢悠悠地拖延时间。一直拖到大凌河那边都打完了,他都还没有到达山海关。
    于是就被朝廷勒令停了下来,驻守京畿原地。
    一直到崇祯五年秋,义军攻入河南怀庆府,左良玉才被派去作战。
    朝廷这边效率缓慢,孙承宗却等不及了。
    他也懒得和丘禾嘉、高起潜扯皮,亲自赶赴锦州坐镇,同时组织了第一波的救援。
    八月十六,孙承宗派出了松山守军两千多人前往大凌河增援。
    结果可想而知,这股援军都没能靠近城池,就被后金军打垮,逃回来的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要说各路援军里,最忠心耿耿的,还是宋纬。
    他是最早赶到山海关的。
    在山海关的张春左等右等,还是等不来其他各路援军,而大凌河那边又军情如火,张春无奈,只好率领吴襄、宋纬率兵六千前往救援。
    阿济格率军迎战。
    因为大雾,两边也没打出什么花样来,不得不互相退去。
    明军第二次增援,也失败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荒唐事还在不断上演。
    就比如在山东,接到要去辽东增援的调令,泰安的官兵竟然奔驰逃跑,最终由利津县遁入海中。
    总之,宁可做逃犯也不去辽东。
    孙元化那边也不顺利。
    他是八月二十七接到了调兵命令,第一时间就传召皮岛的副总兵张焘、参将黄斐还有孔有德等人会合。
    结果除了张焘,无论是黄斐还是孔有德,全都磨磨蹭蹭,想尽办法拖延。
    足足拖了一个月,一直到九月二十七,登州派出的援军才正式从水路出发,赶往三岔河。
    各路烽烟滚滚,左梦庚也不好留在临清躲清闲,再次启程回了沂蒙山区,开始部署对白莲教的围剿。
    这一次是真正的十面围剿了。
    第一师的三个团、第二师的三个团全都被调动了过来,将偌大的蒙山山脉围的水泄不通。
    还有新组建的第三师的三个团,也加入到了此次作战当中。
    以战代练,可以更好地促进新部队成长。
    一时间,中华大地上,好几个地方同时硝烟弥漫。
    每一处的胜负,都牵动着人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