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明左 > 第361章 谁为苍生唱悲苦

第361章 谁为苍生唱悲苦(1/2)

    明代山东是盐业大省,共有大小盐场足足十九个。
    在这其中,大沽河盐场其实连名号都排不到。
    究其原因,一个是自然条件不佳,比不上别处。而最重要的原因,则是这里的交通条件太差。
    产了盐却不好运出去,运输成本高昂,让大沽河盐场一直没有什么长足发展。
    而这种朝廷不重视的盐场,自然也就成为了非法牟利的最佳场所。
    反正山高皇帝远,朝廷关照不到,围绕着盐场的官员、豪强肆意妄为,压榨的盐户、灶户们生不如死。
    明初的时候,朝廷对灶户控制极严,但是给予的优待也很不错。
    不但给灶户们提供了草场用来樵采,能耕种的地也允许耕种,而且还免除灶户的杂役,又会给工本米粮和自用的盐引一石。
    到了后来,这种方式的弊端凸显,朝廷做了改革。
    不再从灶户手里征收实物盐,而是改成了折色、折银的方式向灶户收取盐课。
    这个办法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当然好处极多,也降低了朝廷的成本。
    可是明朝腐败的吏治,又让官员上下其手,侵吞了无数好处。而灶户们,则成为了最为悲惨的人。
    转运司不征收实物盐,改成银钱。可灶户的手里没有现银,就只能先把制出的盐卖掉才能换来银钱。
    而往往这个时候,收购的盐商、盐帮就会和官员勾结,大肆压价,盘剥灶户。
    官府催逼盐课甚急,不按时缴纳灶户就要受罚。无奈之下,辛辛苦苦制出的盐只能忍受盐商、盐帮的压榨,低价卖了。
    待把盐课一缴,灶户们的手中根本没有什么多余的收入,愈发穷苦。
    “以往转运司的官老爷们在时,虽然日子苦,可好歹还能支撑一番。上次白莲妖人闹事,官老爷们吓破了胆,全都跑了,这里就被盐帮霸占。这帮畜生凶的很,说盐场从今以后就是他们的了。他们还拿出了转运司的公文,占了理,俺们灶户也没得办法。如今制出的盐,全都被盐帮的人收走,还不给俺们工钱。”
    陈杰这样的百姓,只是在痛诉生活艰苦。可傅豫孙一听,立刻就门清。
    显然转运司的官员被白莲教造反吓怕了,生怕死在这穷乡僻壤之地,一逃了之。
    可朝廷的盐课必须完成。
    那该怎么办呢?
    这帮官员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将盐场交给盐商、盐帮等豪强打理,每年只需给足盐课,让他们好交差就行。
    于是盐场就落在了豪强手中。
    这帮豪强为了利益最大化,可不会管灶户们的死活。直接抢夺做无本买卖,才能赚的更多。
    至于逼死了灶户……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还少吗?
    得知其中的猫腻,傅豫孙怒火中烧,显然没有想到,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竟然有这等恶事。
    如今自己主政一方,又是左梦庚秘书出身,只要干好了,将来前途无量。而胶州湾这边,盐场可是一项重要的财源。
    “陈老哥这病……”
    陈杰媳妇却来了一句。
    “哪有啥子病?俺们当家的去和乌老大理论,那乌老大耍狠,把俺们当家的打伤了。”
    傅豫孙示意黄宗会记录,详细询问。
    “乌老大是谁?”
    见陈杰和媳妇都欲言又止,显然有所顾虑,傅豫孙便给他们打气。
    “好叫老哥明白,从今以后,大沽河盐场归我灵山镇管理。你们的生计我说了算。”
    陈杰愕然,不禁问道:“大人可有朝廷公文?那……那乌老大可是有公文的。”
    这也是灶户们无可奈何的原因。
    盐帮如今算是合法管理盐场,他们胆敢反抗,形同造反。
    傅豫孙嘿嘿冷笑,杀气毕露。
    “公文没有,倒是有八千大军。老哥说说,是这公文管用呢,还是大军管用呢?”
    陈杰也算是见识广的,只是摇头。
    “大人,破大天去,还不是朝廷说了算嘛。到时转运司的大人们回来,全都白搭。”
    傅豫孙很认真很认真地道:“老哥放心,转运司的人回不来了。”
    陈杰和媳妇面面相觑,不明白他为何如此笃定。
    傅豫孙也知道和陈杰说再多也没用,当务之急,是解决了盐帮。
    不过这个陈杰在灶户中声望很高,将来重整盐场用得到。
    思及此,他对黄宗会、成小二吩咐道:“你们赶回灵山镇去,请几个大夫过来给陈老哥诊治。另外调一批粮食过来,让灶户们捱过这段日子。”
    听得傅豫孙又要给治伤、又要送粮,陈杰激动坏了。
    “大人,大人,您真是来救俺们的吗?”
    傅豫孙没正面回答,而是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