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明左 > 第417章 新军装

第417章 新军装(1/2)

    左梦庚拿出来的新材料,当然就是水泥。
    身为一名军事专家,左梦庚不可能不知道水泥。
    不但知道,而且知道全标号水泥的配方。
    当然了,在这个时代,他能够拿出来的,只有最基础的水泥。
    水泥这种东西就属于那种,日常非常常见,但最高规格和最低规格落差如同马里亚纳海沟的产品。
    后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不能生产水泥,但最好的水泥,只有那么有限的几个国家才掌握了技术。
    可即使是最初级的水泥,也一下子征服了路浩。
    路家世代经营砖厂,是建筑专家,当然明白水泥的价值。
    之所以到这时左梦庚才拿出水泥,原因只在于,新军的武器出现了跨越的进步。
    火棉炸药的应用,让新军武器的破坏力成倍增加。即使是初级水泥建造的防御工事,也不可能抵挡的住。
    换成以前,新军的火炮使用的是黑火药。别说面对水泥了,就算是这个时代的大城,都无能为力。
    总不能弄出一种好东西,然后被敌人买去用了,变成我攻不破我自己的局面吧?
    现在,有了新式炸药,水泥也就到了问世的时候。
    而水泥的第一个应用之地,其实是在胶州湾。
    如今的胶州湾,早已变成了繁忙热闹的大工地。
    无数的人被调集到这里来,完全改变了这里的面貌。
    “参座,我们已经将周围的百姓都雇佣一空了,人力依旧不够。”
    一见面,傅豫孙就开始叫苦。
    胶州湾这边现在都有哪些工程呢?
    首先是灵山卫的城墙拆除。
    经过行政委员会的综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胶州湾这里前途无量。因此这里必须大建特建,要使其成为不弱于济南、兖州、东昌的大市。
    拆除了灵山卫的城墙,就可以在现有城池的基础上向四周蔓延。
    左梦庚预计,一旦这里发展起来,不出百年,就会重现后世青岛的繁荣。
    除了城镇的建设,就是大沽河盐场。
    经过黄宗会的秋风扫落叶,大沽河盐场涤荡一新,灶户们全都焕发了生机。
    傅豫孙对盐场进行了改革,成立了盐业公司。所有的灶户都成为了盐业公司的职工,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再也不用担心饥一顿、饱一顿了。
    最让灶户们感激涕零的是,傅豫孙取消了他们身上的盐课。
    从今以后,灶户们再也不用交税纳课,负担为之一轻。
    而且傅豫孙承诺的给灶户们建新房,如今已经开始了先期准备。
    新的盐业公司住宅区,就在盐场以北的大沽河东岸,烟台顶以南。
    路家也是傅豫孙的合作对象,要给盐业公司提供砖瓦。
    鉴于这边的形势,路浩综合考量后,决定直接在这里成立砖瓦厂,结果又吸纳了一批劳力。
    除了民生外,军事也是这里的重点。
    东面的白沙河入海口两侧,被新军征用。
    河口东岸,成为了新军第四师的驻地。
    第四师将会在这里完成组建,同时负责当地防御。
    一万多人的军队,军营建设、日常消耗,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不过这也成全了周遭的百姓。
    当地百姓发现新军不但不欺压百姓,而且十分有钱,自发地将生意开始往军营附近靠拢。
    新军士兵的消费,目前来看,足够养活附近的百姓了。
    沙河西岸,用途就更大了,而且都跟大海有关。
    这里将会成立两所学校。
    一个是海军军官学校,一个是船舶学院。
    海军军官学校将会为即将成立的海军提供人才,是未来的海军摇篮。
    而船舶学院则亦军亦民。
    这里不但会展开舰船建造的各项学科,同样也会培养船员。既可以用来发展海洋经济,关键时刻也能编入海军,帮助作战。
    而突入胶州湾的红岛沿岸,将会建设成为海军码头。
    从登州调来的船只,大部分都停靠在这里。
    光是这些地方的建设,就已经将周围的人口吸纳一空。以至于海阳的老百姓都有人闻讯而来,跑到这里来赚钱糊口。
    “你也是个死心眼的,缺少劳力那就是去招人嘛。这周围全是咱们的地盘,谁还能不让你招人嘛?”
    被训了一通,傅豫孙为自己辩解。
    “我……我这不是怕招的劳工太多,庄稼都没人种了,影响明年的春耕嘛。”
    左梦庚这个无奈,还得亲自教学。
    “别看山东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人口锐减,可依旧是人多地少。那么多百姓,光指望种地能有什么活路?而且你也看到了咱们在东昌府那边的农业改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