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明左 > 第781章 人口

第781章 人口(1/2)

    无论是从地理、还是资源角度出发,凤阳都是一座不该有的城市。
    这完全就是朱元璋任性的产物。
    开国时期的几任皇帝还算关照有加,所以凤阳十分繁荣,是天下有名的大城。
    可是到了后来,朱元璋的子孙失去了耐心,对凤阳不闻不问起来。
    结果这座人为堆积起来的城市迅速垮塌,沦为了穷乡僻壤。
    身为中都,凤阳穷到什么程度呢?
    占领这里之后,新军自行做了统计,结果整个凤阳仅仅只有一万出头的人口。
    衰败可见一斑。
    因此在决定将凤阳还给朝廷的时候,左梦庚想到了一个主意。
    那就是将凤阳的人口带走。
    这些百姓留在此处没有什么希望,肯定会被饿死、穷死,或者被连绵不绝的盗寇杀死。
    而山东各处产业又极度缺乏劳力,各个部门的主官为了劳动力都要疯了。
    随着新军的宣传,加上老百姓切身实际的感受,该如何选择也就不意外了。
    随后的几天中,凤阳的百姓在新军的组织下,收拾单薄的家当一路东去。
    这些人有一部分被送去了山东,有一部分被送去了松江府,还有一些青壮则报名参加了新军。
    这也是左梦庚想到的举措之一。
    两淮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可大多数的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饱受饥饿的摧残。
    要想治理两淮,首先就要治理黄河。
    可治理黄河不说是一个天大的工程,前提还要治理运河和盐业。
    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远远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理顺的。
    但百姓们的温饱问题迫在眉睫,是不能等的。
    综合考量之下,左梦庚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征兵。
    类似的办法,北宋曾经用过。结果弄出了数量庞大又毫无用处,还成为了沉重负担的厢军。
    山东却没有这个顾虑。
    在占领两淮之后,本来兵力就有所欠缺。即便不从两淮征兵,也要从其他的地方建立新的军队。
    二者合一,一举多得。
    饱受穷苦折磨的两淮百姓听到新军的优厚待遇,报名非常踊跃。
    最终优中选优,又反复核查,征召了四万三千名新兵。
    这些新兵将会一边训练、一边充当地方守备力量,也就是民兵。
    当他们的训练完成之后,就会被调入到各个部队,成为合格的士兵。
    左梦庚已经有意向成立第五军。
    这些人就是大部分的兵源。
    第五军将会以第一军第一师为根基,加上三分之二的新兵,依旧是以老带新的路数。
    不过此事还有相当长的时间筹划,不急于一时。
    十天后,钱士升在洪承畴的陪同下,亲自赶来同左梦庚见面。
    “左统帅,贵方之要求我方全盘接受。只是兹事体大,不能白纸黑字,还请见谅。”
    小书亭app
    钱士升的意思很明显。
    默认了山东占领两淮的既定事实,只要山东将凤阳归还。
    不过这件事不能形成纸面协定。
    因为这些朝廷官员肯定不敢将此事上报给崇祯,否则的话他们的脑袋可就保不住了。
    说白了,就是朝廷官员背着崇祯和山东达成了协议。
    上上下下谁都知道怎么回事,唯独崇祯被蒙在鼓里。
    这个皇帝真的是无比可怜。
    这些朝廷官员的小心思,左梦庚嗤之以鼻,但也没有揭破。
    “对于贵方遵守协议的决心,我还是很相信的。”
    听到左梦庚的回答,钱士升不由得老脸一红。
    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山东根本就不怕朝廷这边违背约定。
    为什么呢?
    实力使然。
    只要朝廷敢违背约定,那怎么收场,可就不是他们都说了算的。
    幸好钱士升为官多年,早就将脸皮练就的刀枪不入。
    “还有一事,万望左统帅能够应允。”
    在左梦庚看过来时,钱士升娓娓道来。
    “从今以后,运河俱在贵方治下,可运河关系到朝廷安危,还望贵方确保万无一失,如此方能太平无事。”
    原来是这个。
    左梦庚不为己甚,郑重给出了答复。
    “这个还请钱大人放心,运河对于我方亦至关重要。保证运河畅通,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即便左梦庚更加看重海运,但是他也不敢说运河就可以废弃。
    哪怕是四百年后,海运那么发达,大运河依旧在发挥着它的作用。
    这是两淮地区沟通南北的重要渠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