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明左 > 第1054章 嘴炮王者

第1054章 嘴炮王者(1/2)

    “自古暴君奸臣胡作非为,致国家败亡者在所多有。然从未见过如尔等一般,驱人背井离乡、道路以哭者。还请傅市长体察民意,多行善政,免为千古罪人。”
    被王五奇找上门来唠叨,傅以渐已经够头疼的了。现在竟然被人指着鼻子骂做奸臣,一下子让他恼火了。
    “史中丞,你是大明的官员,我夏国的政务轮不到你来置喙。”
    指责傅以渐的人,正是那个文士。
    此时听到他的训斥,竟毫无惧色。
    “尔等虽为乱臣贼子,然平素自诩中华正统。既如此,为何逞此暴行?”
    夏国虽然于大明已经独立,并且取而代之之心人人皆知。但夏国一直自称继承华夏正统,因此这个文士的话语也不算越俎代庖。
    傅以渐脑壳疼,只得暂时抛下王五奇,同他论战起来。
    “你口口声声说什么暴行,所为何事?”
    那文士的手指向了码头方向。
    “千万百姓本已生存不易,你等作为官员不思造福一方,使百姓安居乐业,竟驱使他们行流放之举。不是暴行,又是什么?”
    傅以渐这才明白过来。
    “史中丞,两淮的情况你可有所了解?”
    出现在傅以渐面前的这个文士,乃是大明新任命的凤阳巡抚史可法。
    他从江南赶来,要往凤阳赴任,必须通过运河。
    虽然两淮段的运河在夏国境内,但夏国从不阻止大明的人员、商贾、货物通过运河输送,因此很多大明官员都从这里走。
    左梦庚这么做,其实怀有深意。
    大明的人从运河上走来走去,沿途必然会将夏国的变化看在眼中。
    不管是对他们的思想造成冲击,还是由这些人言语之间传播出去,都会对夏国起到宣传作用。
    如此一来,当夏国攻略天下的时候,必然能够减少许多阻力。
    事实也是如此。
    如今夏国的状况,在大明各地都有议论。
    不同于一开始遍地的口诛笔伐,现在许多人对夏国的态度已经平和了许多。
    燃文
    尤其是各地的商贾,更是对夏国心生向往。
    毕竟在夏国商人不是最底层,而是拥有着和其他阶层平等的权利。
    在夏国经商,不会遭受盘剥和压榨,商业贸易还会受到保护。
    眼瞅着那些夏国商人行商天下、威风八面的样子,他们岂能不羡慕?
    又岂能不心动?
    对于大明的官员来说,烽烟四起的中原和平静安宁的夏国,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特别是进入山东地段,看到当地的富庶,这些官员士绅总是感慨万千。其中不少人已经领会到,此消彼长之下,未来这江山的主人恐怕要更换了。
    在这些谋略之下,前来夏国投靠的官员、士人越来越多,极大的缓解了夏国的人才压力。
    唯独史可法身为大明官员,看到“不平事”竟然挺身而出,也不嫌自己管的宽。
    但是对于此人,傅以渐却不能随便对待。
    真要论起名气,史可法甚至还在黄宗羲之上,乃是天下闻名的气节之士。
    甭管其人自身才能如何,倘若在礼节上冒犯了他,必然会影响夏国的声誉。
    唯一的办法,就只能通过辩证压服之。
    “两淮之地,灾害不绝,可谓是十年九灾。正因如此,在此地为官更要谨小慎微,保全民力,焉可做出驱人远行的恶举来?”
    对于这种什么都不懂、却肆意评论的行为,傅以渐根本就看不上眼。
    “你也知两淮灾害频仍,百姓求活不易,现在我们政府给百姓们找到了活路,又有何不好?”
    史可法压根不信。
    “移民海外便有活路吗?”
    这一次甚至都没用傅以渐开口,王五奇都会算账。
    “两淮这个地方人多地少,每口人分得的田地都不足三分。即便风调雨顺,努力耕耘了一年,收获的口粮都不足以活命。不将多余的人口迁移出去,大家伙都得饿死。寻找新的土地,安置多余的百姓,这明明是善政,哪来的恶政之说?”
    史克法有些恍忽,显然在他的学识当中,根本就没有这些内容。
    “这天下间的土地早有定数,又何来新旧之说?”
    傅以渐呵呵冷笑,带着些嘲讽的语气道:“大明的皇宫中便有世界地图,史中丞倘若有暇,尽可前去观摩。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必定能够一目了然。”
    史可法一张白净的面皮,瞬间变成了猴屁股。
    自从他出仕之后,所到之处人人敬仰。这听多了称颂之言,冷不丁被人嘲讽,各中滋味当真是难以承受。
    可是有心反驳,却又无处用力。
    毕竟他的学识当中,大明就是所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