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明左 > 第1112章 全局

第1112章 全局(1/2)

    夏国的宣战,让东瀛地动山摇、人心惶惶。
    毕竟就在一年多前,东瀛刚刚惨败于夏国之手。
    夏国的强大,让东瀛人刻骨铭心。
    接下来的命运如何,每一个东瀛人都充满了担心。
    德川家光反而比较冷静。
    身为一名枭雄,事已至此,除了妥善应对,他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哪怕酒井忠胜回来时,带了很不好的消息。
    那些西部大名,没有一个人遵从幕府的命令、前来江户上洛觐见,而是纷纷寻找托词,作壁上观。
    很显然,这些都是首鼠两端之辈。
    既希望夏国能够重创幕府,让他们摆脱束缚,东山再起;又不希望跟着幕府殃及池鱼,遭到夏国的打击。
    “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背弃了国家和民族。待应付了夏国的进攻,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最严厉的惩罚。”
    当着幕府上下的面,德川家光给那些大名判了死刑。
    这个做法让许多人非常满意,已经开始谋划怎么从中捞取好处。
    那些西部大名一旦被消灭,空余出来的富庶土地究竟该如何分配,必然让大家分外眼红。
    “传令下去,召集兵马。武器、粮草必须妥善筹措,严令各地守好关卡,绝不能给夏国可乘之机。”
    即便西部大名袖手旁观,德川家光依旧信心十足。
    因为除了外样大名,还有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牢牢地站在幕府这一边。
    光是这些大名,就能派遣出足够的兵马助战。
    德川家光唯一忧虑的,就是东瀛的海上力量严重不足,难以限制夏国海军的游动。
    东瀛身为岛国,处处都是破绽,就怕被夏国海军找到机会。
    一点破,满盘皆输。
    “将军,是否让总大将撤回来?”
    土井利胜是一位十分尽职尽责的军师,他想到了德川家光忽略的地方。
    松平信纲被幕府派遣,前往九州岛剿灭岛原起义。
    而在松平信纲的身边,全都是西部大名的军队。
    既然这些西部大名立场不稳,很可能会让松平信纲遭遇不测。
    这种时候让松平信纲撤退回来,才是万全之策。
    德川家光恍然,忙道:“那便传令过去。”
    很好的弥补了疏漏,土井利胜趁机增强自己的声音。
    “夏国与东瀛远隔重洋,即便他们在朝鲜拥有驻军,但是要想跨海来攻,依旧纷繁复杂。不出所料,起码需要三个月的准备日期。如此幕府可以从容筹措,加紧战备,更增胜算。”
    他的预判,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毕竟就在几十年前,丰臣秀吉刚刚完成对朝鲜的侵略。
    战前的所有准备情况,在场的人都十分熟悉。
    以此判断,夏军的进攻必然也是如此。
    只可惜德川幕府对于夏军的作战方式完全不了解,注定要吃一个大亏了。
    “陛下,福建巡抚传来急报,郑氏已决意同夏贼开战。如今倾巢而动,胜负之数近在眼前。郑氏恳请朝廷相机而动,互为策应,一举而灭夏贼。”
    内阁首辅张至发有点慌乱,面对大事胆战心惊。
    上头的这位人皇可不好伺候,这十一年来不知道换了多少阁臣。
    张至发自忖才干有限,在这个位置上恐怕难以长久驻足。只想着混混日子,千万不要出现什么差错。
    因此杨嗣昌一个后起之秀主导朝堂、风光无量,他也不在意。
    但是现在他不得不站出来,向崇祯禀告福建郑氏的举动。
    “哦,郑氏果然动手了吗?”
    听到郑氏要跟夏国开战,崇祯既惊又喜。
    当初册封郑芝龙为靖南侯,本就存着驱虎吞狼的心思。现在终于到了这一天,崇祯不由的摩拳擦掌。
    “陛下,倘若情况属实,真乃千载难逢之机。朝廷这边理应趁此良机,由陆路进发,一举而灭夏贼。澄清宇内,使南北畅通无阻。”
    杨嗣昌跳了出来,赶紧提出了建议。
    而他的想法,正好说到了崇祯的心头。
    “本该如此。”
    可崇祯随即想到了什么。
    “奈何朝廷大军远在西北和湖广,忙于剿除流寇,难以分身啊!”
    天赐良机面前却无兵可用,这让崇祯十分惋惜。
    杨嗣昌既然提出了建议,怎能没有后续?
    “陛下明察,流寇贼首李自成现已销声匿迹,不成气候。灭亡之时,指日可待。湖广之张献忠亦畏惧王师天威,早有投效之心。何如就此招抚,命其军前效力,以增声势。如此一来,数十万大军趁势东进,与郑氏水陆夹击,平灭夏贼易如反掌。”
    杨嗣昌和原来的历史不一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