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 > 第166章:搬来救兵

第166章:搬来救兵(1/2)

    “呃,杨主任,那我现在开始介绍一下患者的基本情况?”苏敏娟用征询的语气看着杨主任说。
    杨主任略一思忖,却摆了摆手说道:“还是直接先去看看患者吧,刚刚耽误了老半天,估计家属都等着急了。”
    苏敏娟点了点头,也行。”
    说完,就抱着铁皮病历夹,一马当先,在前面带路。
    杨主任招呼着张景,一起跟在后头。
    另外几位年轻的女医生,自然也是紧跟其后。
    很快,众人就来到了616病床。
    张景打眼一看,发现躺在床病上的小男孩约莫五六岁,精神状态不是很好。
    他的身材很瘦小,所有裸露在外的皮肤都非常黄。
    虽然华夏人都是黄皮肤,但这种肤色的黄色有点吓人。
    黄如蜡染,鲜黄如橘子色。
    这种颜色只用看上一眼,定能令你终生难忘。
    因为这跟小儿营养不良,显现出来的面黄肌瘦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位是我们医院治未病中心杨主任。”苏敏娟这时已经开始对着患儿的妈妈介绍起来。
    患儿妈妈一听就愣了,皱着眉头问:“苏医生,不是说请中医专家会诊吗,怎么找个治胃病的医生过来了?”
    苏敏娟一听就知道她误会了,连忙微笑着解释道:“杨主任就是中医,而且是主任中医师,治未病的‘未’不是肠胃的胃,而是未来的未,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意思。”
    “预防?我们这都已经发病成这样了,还预防个啥?”患儿妈妈忍不住呛声道。
    “嗨……你不懂……反正……杨主任是我们医院最好的中医专家。”
    一时之间苏敏娟也解释不清了,只好支支吾吾道。
    “行吧,行吧。赶紧看吧。”患儿妈妈显得有些不耐烦了。
    她原本也并不是个急性子的人,只不过,住院一个多星期,各种治疗都用上了,却丝毫不见效果。
    看着自己的孩子天天在受罪,作为妈妈,怎能不心急如焚?
    苏敏娟有点尴尬地笑了笑,赶紧翻开病历夹,准备介绍患者病情。
    没想到,杨主任再次阻止了她,转而看向张景:“张医生,要不,你先来诊诊?”
    张景早就等着这一句,遂大步走上前去,开始给患儿诊脉。
    患儿妈妈看见突然间冒出来个年轻医生来,倒也没有感到太意外。
    毕竟,主任大查房的时候,通常都是由实习生打头阵的。
    按照主任们的说法,这叫做临床教学。
    况且,这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的,且气质让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患儿妈妈并不介意给他一次学习的机会。
    杨主任这是第一次见张景给人诊脉,果然不出所料,手法之娴熟远超同龄人。
    而且一脸的从容与淡定,如果是没有真本事的中医根本连装都装不像。
    约摸过了十分钟左右,四诊全部结束。
    张景刚准备从床边的凳子上站起身来,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病房门外传来。
    很快,就见之前匆匆离去的高主任昂首阔步,领着一个身高偏矮体形肥胖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杨主任见到此人,不禁眉头紧锁。
    高主任的眼神中透着几分得意和挑衅,很显然,是带来的这人给了她足够的自信。
    不过,中年男子却并不象是来兴师问罪的,而是见面就满脸堆笑打招呼道:“杨主任,您在呢。”
    杨主任自然知道来者不善,既然躲不过,干脆直接一指张景,介绍道:“陆科长,这位是我请来的中医专家张医生,刚刚他已经给患者诊断过了。”
    中医专家?
    这么年轻的中医专家?
    患儿妈妈听了猛的一怔,不过,并没有急着吱声。
    “哦,是吧。听高主任说,张医生是中医国手的徒弟,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儿?”陆科长一张肥脸依旧是笑咪咪的。
    “没错,是我说的!”杨主任点头道。
    陆科长脸上掠过一丝奸笑:“有什么证明吗?”
    “这要有什么证明?”杨主任反问。
    “比如说合影或者证书什么的?去年我们医院派了两位年轻针灸医生去参加了几天培训班,都还每人一份的。”
    这件事杨主任也早有所耳闻,毕竟都是中医院里真正中医圈里发生的事儿。
    而且,杨主任还知道,整个培训期间,那位国医大师都没有露过面。
    只在结业的时候,该国医大师端坐在椅子上,被主办方当作雕塑一般,让每位结业学员挨个摆拍。
    最后,由主办方同时颁发师承证书和结业证书。
    短短几天时间,收费却是贵得吓人,39800元,食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