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 第二百八十八章--行路不难

第二百八十八章--行路不难(1/2)

    好在游牧民族政权对文化的包容性贼高,因为整个北魏朝廷也没几个文化人--现在北魏文官势力当中说了算的还是中原几个世家。
    这帮家伙以诗书传家自诩,对北魏各个氏族抵触的很--孝文帝的全面汉化的主意就是清河崔氏的某个成员提出来的。
    从此以后,再无鲜卑拓跋,只剩下被文化同化的北魏皇族。
    全面汉化的好处极大,北方的汉民族人民在鲜卑汉化之后对他们产生了文化认同,这更有利于统治的稳固。
    所以只要杨鸿儒在小范围讲讲《三国演义》也不会造成巨大后果。别忘了,他还是木兰氏族大巫祭--就算是皇帝都不能随意处置一个大巫祭。
    于是为了给士兵们解闷儿,杨鸿儒开始了“骑在马背上的书馆”。
    一听幢将要开馆说书,士兵们那是相当高兴--这年头的文化极度匮乏,能有说书先生讲讲故事已经是相当奢侈的事情。
    花木兰倒是知道自家大巫祭的脑袋里装满了故事--她打小就是听着杨鸿儒的讲故事长大的。木兰氏族很少有小伙伴没听过杨鸿儒讲故事。
    别看运输粮草的队伍时时刻刻都在发出噪音,但是杨鸿儒只靠着一条肉嗓子就能把这些声音压下去。
    作为一个专业的老师,他会简单的用嗓技巧。再加上他的身体非常强大,不管是肺活量还是气息都非常绵长,三腔共鸣之后发出的声音自带穿透混响立体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为了加强仪式感,杨鸿儒先念了一段定场诗。定场诗一出现就意味着说书人要开始了。
    “话说当年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建基立业,一统了天下,传位到了东汉后期,桓帝刘志即位。刘志很年轻,当时啊,是外戚专权外戚都是干什么的?就是皇上的亲戚啊。皇亲国戚嘛,也就是皇后、皇太后那些娘家人儿。这些人相当厉害,谁也惹不起。”
    说书不是读书,你要把文化人才能看明白的东西加工之后变成通俗易懂、让人感兴趣的语言说出来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杨鸿儒从黄巾起义开始说起,那叫一个跌宕起伏。他发现自己麾下这些读书不咋行的士兵,听书的时候一个个都支棱起了耳朵娘的!要是他们念书的时候有这么认真,早就成学问家了!
    有杨鸿儒讲故事解闷儿,士兵们焦躁的心态好多了。三国演义的故事每天讲一话,说个一年都不带重样的。
    杨鸿儒身体强壮是不假,但他也不是铁打的。每天能说一个小时已经算是高水平发挥。这一个小时便是运输队每天最幸福的时间--这种幸福堪比早些年搬着小板凳,开着收音机等着听小喇叭的孩子。
    神奇的事儿出现了!
    当杨鸿儒准备放走几个表现良好的土匪的时候,这几个家伙竟然不想走了。
    “将军!能不能等听完三国再走?听一半留一半的滋味太难受了我们能干活,我们能吃苦,只要您能给口饭吃我们就不走!”一个威望比较高的土匪说道。
    杨鸿儒被这番人类迷惑行为给搞蒙了,这一波操作属实令人窒息这算啥?土匪永不为奴,除非包吃包住包评书?
    既然人家不想离开,杨鸿儒也不好硬撵。留在运输队里边的力夫工作那叫一个卖力气,唯恐表现不好被杨鸿儒淘汰掉--那个时候就没有好听的三国了!
    花木兰这个年纪的女孩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如果他身边出现一个能文能武、帅气非凡、各方面表现都极其突出的异性她会不会倾心?答案是肯定的!
    小的时候,花木兰对孱弱的“木兰树”一点想法都没有--鲜卑尚武,这种细皮嫩肉,弱不禁风的男人是配不上她的。
    但是在九转金身决入门之后,杨鸿儒完成了华丽的逆转,从病秧子变成了英武的魁伟少年。再加上腹有诗书带来的独特气质,他这个新嫩幢将成为了军营中最靓的仔。
    作为杨鸿儒的亲兵部曲,花木兰每天要住在杨鸿儒的帐篷里边的。贴身保护,贴身保护--不贴身你保护个鬼鬼?
    一开始,花木兰也没当回事儿,但是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女人意识逐渐觉醒,每到夜晚她都会变得害羞起来。
    “寻思啥呢?给我脱衣服啊!”杨鸿儒一边脱甲一边说道。
    不是他摆幢将的架子,而是铠甲这玩意真的难脱男穿--尤其是将军的甲胄,复杂程度比士兵的更高。于是卸甲的时候会更加费劲儿。
    他选择花木兰当亲兵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一个女孩帮他卸甲比较舒服女孩的手比较轻,动作比较细致。不像那些粗汉,恨不得直接把战甲从自己身上拽下来!
    看着怔在那里的花木兰,杨鸿儒笑着问道:“是想家了吗?”
    花木兰惊醒:“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