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一夜醒来,我成了富二代 > 289 炒房团

289 炒房团(1/2)

    国内其他省市的学生,那是拼了命,打破了头,才能考进这些大学。
    而京城本地的学生,只要不是特别差,高中认真学一学。
    考上这些大学,不敢说易如反掌,那也是小菜一碟……
    如果愿意报考外地的985,或者211大学,那分数更是低的可怜。
    所以一个京户,就可以解决很多家长最为焦虑的高考问题。
    另外就是医疗资源,那就更不用说了。
    很多外地的大老板,要托关系找门路,才能联系上的京城医院的专家。
    而一个京城本地的小老百姓,随时随地都有机会能享受得到,当然前提是你得愿意等。
    至于看病的报销比例啥的,那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可别小看了这一个户口,这里面的隐藏福利,那可多了去了。
    当然这京户能带来的好处虽然多,但想要得到这个京户,那也是非常难的。
    现在每年除了毕业留京的大学生,可以分到一些名额。
    其他就是一些国企,央企,才能搞定。
    还有就是优秀的事业单位人才,也有机会申请。
    至于普通老百姓,还有商人,那就是千难万难了。
    像现在一个商人,如果想要获得京户。
    那必须企业规模得达到一定程度,三年纳税规模,每年必须超过八十万,三年要超过三百万。
    并且企业中雇佣京户员工数量要超过一百人,连续三年。
    你作为企业主,才有机会申请京户。
    当然这是现在的条件,而在二十年前,这个条件可能就宽松的多。
    比如雇佣本地人数量,达到三十人,那个纸箱厂就完全满足。
    至于纳税,那就更简单了,到时候直接把先锋科技的税并表,不就ok了?
    至于那纸箱厂,运不运作,完全无所谓,只要土地到手就ok!
    四百亩哇,这可不是小数目。
    哪怕是两千年的京郊,这块地也得值个大几百万呢。
    所以那刘本昌,给老爸列出来那些条件,还真就不是忽悠。
    这也就难怪,老爸会动心了。
    【那刘本昌见我犹豫了,立刻又鼓动如簧之舌,来劝我】
    【我听了一会儿然后笑着问他,这笔生意,他这么卖力,到底能从中抽多少好处】
    【没想到,这家伙倒也没有否认,他很认真的看着我说,他能抽一成】
    【然后他又给我出主意,他说他这远方堂叔可是真的,纸箱厂也是真的】
    【如果我愿意,那个纸箱厂,他愿意劝他叔,以四百万的价格转给我】
    【至于纸箱厂的三十个工人,留下给他们开工资,也花不了多少钱】
    【只要维持半年,到年底,他们村必拆】
    【现在就有好几个地产公司,在找他们村谈征地】
    【我笑着问他,既然条件这么好,那他们为什么不留着地,自己和开发商谈】
    【结果这家伙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
    【原来他们这些亲戚,只想把钱快速周转起来,因为他们还要去隔壁村子收地】
    【我听完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就是一群玩地的,玩的是快进快出的买卖】
    【他也没瞒我,他和我说现在他们手里有附近很多村子的土地】
    【而且不光是十三号线沿线的,甚至城里,他们也有很多房产】
    【这小子还和我拍胸脯说,只要有我看得上的房子,他都能给我找来】
    【我去,我还真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还有这番本事】
    我勒个去,原来这小子就是最早的炒房团啊!
    看到老爸记录的这段内容,高语浓不由恍然大悟。
    不过,在那个年代,还没有炒房团的概念。
    而且刘本昌这伙人,也不完全是炒房,他们更主要是炒地。
    毕竟在那个年代,房地产在国内还没有发展起来。
    所以在当时,趁着一块地开发之前,一些房虫想方设法囤积地皮。
    或者转手卖给下一伙炒房团,或者是留着,和开发商博弈,这是当时比较司空见惯的生意。
    【听他说到这里,我对他的那些说辞,也就不那么怀疑了】
    【他说那纸箱厂,可能真没什么问题】
    【但是这价格,我觉得有点扯,我直接和他说了】
    【现在五道口这边的门市房,价格也不过才八千块一平米】
    【他那回龙庙,是平昌区,都划到五环开外去了,却跟我要一万一平方,这不扯淡呢吗】
    【没想到这刘本昌听了却也不生气,只是笑嘻嘻的和我说】
    【既然我觉得,价格有问题,那这价格也不是不可以谈,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