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三国:我的夫人是甄宓 > 第四章 南下汝阳

第四章 南下汝阳(1/2)

    知道了审配、逢纪伪造遗命,韩珩对他两失望之极,连称呼都直呼其名了。
    袁熙想想也对,自己派兵主要是做个姿态,这一战很快就会结束,曹操这次只是试探,并未下决心统一河北。
    袁熙最终决定,让张南带领五千人马南下,驰援黎阳。
    袁尚那边亲自领兵去了黎阳,果然幽州兵还没到,曹操就退兵了,然后袁谭袁尚兄弟两开始扯皮。
    这一切袁熙管不了,他现在自己一脑门的操心事来了,那边战事刚歇,袁熙的妻子吴氏病故了。
    “写信给曹孟德,我要护送父亲的棺椁回汝阳安葬。”
    袁熙没有大办丧事,仅仅头七刚过,就让人封死棺木,找来韩珩商量道。
    韩珩被他这话吓一跳,但一想冷静下来,点头说道:“曹孟德不敢阻拦,只是主公的棺椁在冀州,三公子那边会不会同意。”
    “写信告诉他,落叶归根,他是河北核心不能动,幽州是大后方,我在不在问题都不大,他会同意的,不然母亲也不会答应。”
    袁熙算准了袁尚会同意,正好此事可以让自己那两兄弟暂时消停些,袁绍并未下葬,只是寄灵与义庄。
    古代客死他乡的人,都是没有下葬的,一直等到家里人方便了,才会护送棺椁回乡下葬祖坟之中。
    半个月后,袁熙带着五百亲卫,带上甄氏和儿子,护送灵柩去邺城后,带上袁绍的棺椁南下。
    “主公,幽州袁显奕派人送信来!”(袁熙的字还有一种说法,是叫显雍,可查找后发现,袁买也字显雍,这就不对了,因此本书用显奕这个字。)
    许都曹操处,荀彧匆匆进来报告说。
    曹操微微一愣,不解问道:“袁显奕?文若说的是本初兄那次子吗?”
    “正是,袁家二公子想把本初公和亡妻送回汝阳祖坟安葬,请咱们放行。”
    曹操愕然一下,马上笑道:“好小子有种!不怕路上出意外啊,不过有这孝心、我这当叔父岂能阻拦。”
    说着就让人去传令,各处关卡放行,不得为难袁家护送队伍。
    袁熙算准了曹操会放行的,在这时代,讲究的是体面,不要脸的事情只能暗中来,千万不能给人留把柄,否则你这一辈子就算是废了。
    袁曹二人再是敌对,但两人从少年时代起就是朋友,战场上可以毫无顾忌的厮杀,但下了战场该有的礼节一定不能忘。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袁熙是个小透明,除了是袁家公子外,再也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才能。
    作为长辈的曹操,何妨表现大度让天下人看看,俺曹孟德不是无义之人,还记着跟袁本初的总角之交呢。
    收到曹操回复的袁熙,早就等在黄河岸边,一收到消息马上下令登船,一群人浩浩荡荡的直奔河南而去。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他这五百亲卫已经显示出彪悍的模样了,三百步兵清一色的配着弩机,剩下二百是骑兵。
    这些原本是老卒,再经过他的新式训练,有信心跟这时代的任何一支强军抗衡。
    袁熙开动脑袋,改装了弩机,让诸葛连弩提前问世,每张弩机可以连续发射十支箭矢,三百张弩机就是三千发。
    这恐怖的箭雨,就是对上万人也敢硬撼,别忘了当年界桥之战,麹义手上也就八百精兵,弩兵千名,硬撼三万公孙瓒大军。
    因该说袁绍手下第一大将是麹义才对,至于河北四庭柱,那是后世的说法,三国时代根本没这回事。
    其实那四个中,只有张郃才算得上大将之才,高览逊色一大半,至于颜良、文丑完全是个人勇力,说他们是大将那是抬举了。
    为将者,知天时、明地理,晓气候,还要熟悉运用各种战阵,善于调动将士的士气,才算合格的将领。
    至于名将要求更多了,麹义虽然脾气暴躁,又自大自傲,但他不仅有勇而且还有谋。
    界桥之战是他人生最高光时刻,那种情形下,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那时候的袁绍四面皆敌,甚至快要没有立足之地了,但这一战让他站稳脚跟,其中最大的功臣正是麹义。
    仅仅一年后,就能反击公孙瓒,那时候袁绍手下是最团结的时候,所以能横扫张燕和公孙瓒的两面夹击。
    ……
    “咦!好个雄壮汉子。”
    要看队伍快到汝阳了,官道上一人立于一旁,显然是看到车队中的棺椁停下避让的。
    袁熙骑在马上一眼就看到了,只见那人面如重枣,要不是年轻,那就像极了关云长。
    袁熙是见过刘备、关羽的,官渡之战之前,刘备投奔袁绍,关羽后来也寻来了的。
    而且他跟刘备关系还不错,历史上刘备曾评价过袁熙“性宽宏,有文武之才。”,可见两人关系不会差。
    现在看到这个人,他惊讶了一下后,心中忽然一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