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三国:我的夫人是甄宓 > 九十章 棉花和海盐

九十章 棉花和海盐(1/2)

    张松面有难色,可还是郑重的点头道:“松回去后一定让人去寻找,南蛮那里虽然难入,但还是有跟汉民交易的,必能办到。”
    汉朝的益州疆域极大,不仅仅是四川重庆地区,还包括北面的汉中,南面的云南,西汉时连缅甸也是,名称正是哀牢。
    东汉时缅甸脱离,但还是附属国,袁熙想起一件事很重要,故而话语有些跳脱,从北疆一下子说到南疆。
    因为汉朝时期,棉花其实就进入中国了,两条道路进入的,一条是北线,从阿富汗进入到新疆。
    另一条是南线,从缅甸进入到云南,但在汉人区域并没有人知道,只在西南西北两个极端种植少量的。
    云南是最早利用棉花织布的,名称正是叫织贝,新疆这边并没有发现棉花的作用,以至于到了唐朝,李世民的皇宫里有棉花,却作为观赏植物看待。
    “多谢子乔兄,此物熙称之为棉花,有极强的御寒能力,但南蛮显然还没发现它的作用,这东西是贵霜月氏国的产物,熙也是偶然知晓记下的。”
    “御寒!”
    这下不仅张松,邴原和徐庶都站起来了,盯着袁熙目光灼灼的追问:“主公当真?”
    袁熙正色道:“绝无虚言,若是大面积种植,百姓讲将免于冻死,否则熙为何不顾代价要拿下此物。”
    “好!”
    邴原大叫一声,严肃起来道:“子乔贤弟拜托了!此事办成老夫欠你人情,天下人欠你人情。”
    张松这回也知道棉花的重要性了,赶紧回礼道:“不敢当天下人之谓,若无大将军告知,谁也不知此物神奇,此功当是大将军的,松岂敢冒领。”
    当即,袁熙动作起来,叫人拿上纸笔,当场画出棉花的图样,这东西他原本上辈子也不认识,得益于那些洋奴诽谤新疆棉花,这才去关注查阅资料,没想到在这用上了。
    从幼苗到成株,再到花开他都详细的画下来,交给张松。
    张松郑重的接过后,伸手从怀里掏出一副绢帛,递给袁熙道:“此物献给大将军,大将军今后若是进军益州,有此物可事半功倍。”
    “益州地形图?”
    袁熙还没展开徐庶就惊叫起来,邴原愣了一下,马上威严的看向侍者们,语气森然的说:“此事谁敢说出去,诛三族!”
    徐庶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太激动了,看来还是太年轻啊。
    邴原是老头,在辽东隐居了十几年,他跟袁绍是同时代的人,心性练的极为沉稳,这是岁月的沉淀,学不来的。
    “听到长史的话了吗?此事禁言。”
    袁熙也回头望了一圈后,转脸对张松说:“子乔记住,机事不密必有灾殃,若是有事熙又鞭长莫及可怎么得了,今后一定要注意,即使在自己家里,也要凡事谨慎。”
    张松性格冲动是真的,不然也不会跟刘备写密信被自己的哥哥知道,最后被亲哥哥张肃告发,死在刘璋手上。
    想起这事,袁熙要提醒他,张松是个很有才的人,就是长得丑,比庞统还丑。
    而且不够冷静,庞统因为不冷静,身先士卒死于洛城,张松因为不冷静,刘备明明想以退为进,他还以为刘备放弃了入川。
    迫不及待写信劝说,被自己兄长发现他通敌告发了,也死于非命。
    也不仔细想想,刘备已经只有入川一条路了,否则就还是寄人篱下,困守于荆南,不破局迟早灭亡,岂能甘心退出益州。
    现在见袁熙很认真的告诫自己,张松感动的直点头,不过有些疑惑,为何说在家也要谨慎。
    正想着要不要询问一下,袁煕已经深入解释道:“子乔莫要以为熙危言耸听,仔细想想,汝兄君矫更倾向于刘益州,若是知道你献图给我会怎么做?”
    “这……”
    张松这才警醒,想起自己兄长的性情,他是真没把握说他不会大义灭亲。
    张家是蜀中世家大族,兄弟两都是刘璋重臣,而且旁支的张任还手握重兵,驻守要地。
    原本都是最支持刘璋父子的,可刘焉晚年昏招迭出,先是睡了张鲁老娘,把汉中给张鲁,变成实际上的独立状态。
    再是重用东州兵压制蜀人,最后刘焉僭越,完全把益州当做私有领地,甚至用上皇帝才能用的礼仪之器。
    这一桩桩让不少人开始离心离德,刘璋继位后虽说没有继续扩大,但也没有更改其父所用。
    加上刘璋还没有他爹的威望和手段,更让益州世家大族,甚至东洲外来人都失望了。
    像法正就不是益州人,可也对刘璋所为看不过眼了,这哪里像是一个能在乱世中保住基业的主上,
    因此益州现在像张松这样有异心的人不少,但也有固执的秉承不事二主的忠臣,张肃就是其中之一。
    两天后张松回去益州,袁熙这边暂时不谈益州之事,毕竟两地不相通,现在谋夺为时善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