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七百四十一章这一件的价格,得有多高

第七百四十一章这一件的价格,得有多高(1/2)

    牛晨立即道:“就是它,我见过另外一只,在国外,是一家大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没想到国内居然还能留下了一只,陈老板可不简单啊!”
    “国外藏着一只?你是说英伦那边吧?我好像也有印象,这是使用宝烧技术烧制出来的吧?”
    “涉及到了宝烧,可不全是,主要还是掐丝珐琅工艺,做的是真漂亮,几百年过去了,居然还能光亮如新!”
    “这要是放在市场上,谁会认为它有着四五百年历史呢?”
    “简直是奇迹啊,真不知道这东西是怎么烧制出来的?”
    “呵呵,看看旁边的瓷器,那对龙腾四海,不比这件大罐差多少吧?”
    “还是有差距的,那只是一件青花釉里红,跟这件掐丝珐琅宝烧瓷,没法比!”
    “你们不要全都挤在那边,过来看看这件瓷器,我怎么感觉这么特别呢?”
    人太多,总不可能全都挤在一起,毕竟这里可以看的瓷器,可不少。
    这不,就有人看到了陈文哲新作的秘色瓷。
    那就是一只秘色瓷小碗,也可以说是青釉小碗,它在一众青瓷之中,肯定是不显眼的。
    但是,只要你看到了它,就会被他吸引。
    其他不说,就因为那碗底的一汪清水。
    特别是在灯光之下,看的实在是太清楚了。
    这么神奇的小碗,只要被人发现了,自然就会感到惊讶。
    其实,这只小碗才真正用到了一些宝烧的技术。
    “这是秘色瓷!”不知道什么时候,陈星辰也站在了这件瓷器跟前。
    看到这件瓷器,陈星辰的眼泪,都差点流了下来。
    为了学习秘色瓷的烧制技术,他最近可是被折腾的不轻。
    烧制秘色瓷可不简单,陈文哲就简单的按照流程,烧过一批。
    之后,陈星辰感觉有点意思,也感觉好像并不难,就想要复烧,可是,现在坯料已经试烧得差不多了。
    釉料——用他自己的话说——还“差得远”。
    他曾经烧出过一窑成色不错的青瓷,但也只是那么一次而已,而且远没有达到秘色瓷的标准。
    还原秘色瓷的工程,他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不是他闲的蛋疼,而是因为他没有陈文哲配置瓷土的本事,也没有宝烧技术。
    如果用普通瓷土,当年的古人到底是怎么烧制出精美的秘色瓷的?
    这一点陈文哲也很想知道,所以他也算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最起码,因为购买泥土,他的花费就不少。
    昨天上午,陈星辰刚烧了一窑坯片,他用气窑烧制的,当时还残留着余温,他就打开了窑口。
    烧成的坯片,被整齐地排列在一旁的木架上,每一片都贴了拼配成分的标签。
    陈星辰对这些向来一丝不苟,装泥料的塑料盒子,也都标示了挖掘地点。
    它们来自他工作室中七八口硕大的瓦缸,是从慈溪上林湖周边挖来的各个不同层次的泥土。
    必须要经过广泛采集和不断拼合,最终能够被做为秘色瓷坯料的泥土,才有可能被发现。
    在此之前,它们只能和其他所有的泥料一起,静静沉淀,等待下一步的淘澄和洗练。
    “反正唐代做秘色瓷,也是在上林湖那儿取的料,我把周围所有的泥料全都挖来,试着做,总是没错的。”
    这一系列试验,近乎大海捞针,这可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可供参考的资料实在有限。
    陈文哲还是想的简单了,因为他就算看到了当年烧制秘色瓷的一些过程,但是,他总不能连人家在外地取土的过程,也看在眼中吧?
    所以,他现在复烧出来的那些秘色瓷小碗,也不过是烧制出来了秘色瓷的一部分效果。
    说完全还原出来,还差得远,最起码能达到当年秘色瓷效果的那种瓷土,他就还没有找出来。
    “能烧秘色瓷,距离烧制汝窑器也不远了吧?”
    陶教授也看到了那件秘色瓷小碗。
    “看看这边,你就不会再有疑问了,这些是薄胎吧?薄如纸?绿如玉,总算不是青如天,要不然我就会以为是柴窑的作品了。”
    李教授一嗓子,把不少学校的教授,还有博物馆的鉴定师,全都吸引了过去。
    陈文哲特意制作的一批薄胎瓷器,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一次过来,明明是看陈文哲的藏品,可现在却成了他的个人艺术展。
    不过,此时所有人都不会在意,因为陈文哲的这些作品,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在这里的都是行家,最起码眼力还行,自然就没有人说些不好听的,那丢人的会是他自己。
    “众位,过来看看这一件,这应该才是真正的五代秘色瓷!”
    那件秘色瓷莲花碗,终于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