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八百八十八章未解之谜

第八百八十八章未解之谜(1/2)

    看来汉代真的不缺黄金,只是给孩子玩的玩具,就可以弄出这么多,而且全部用来做了陪葬。
    想来,当年那些人,这是挖了一座儿童的古墓!
    这样的情况,在古代并不少见,显贵的孩子,也是显贵,他们也需要厚葬!
    把这些小兽,慢慢的清理出来,放在一边。
    等进入了这座洞窟,看着里面琳琅满目的东西,井井有条的摆放在宽大的洞穴之中,陈文哲惊呆了。
    他也算是见过世面,但是,真正见到这里的各种器皿,他还是震惊了。
    这一次的发现,终于让他知道,汉代的黄金到底都去了哪里。
    能去哪里?都在这里放着呢!
    而陈文哲确定,他发现的这些,最多也就是十座八座汉墓的积累,不能再多了。
    整个东西两汉下来,好像总共四百多年吧?
    就算东汉没有多少黄金,只是一个西汉两百二十多年,得有多少王子王孙?
    那么多年,那么多的诸侯国,都是厚葬,那么我们国家的地下,到底埋藏了多少宝物?
    陈文哲还真是不敢想象,要知道这里的这些藏品,撑死了也就几座古墓的陪葬品。。
    而就是这么几座汉墓,就能有这么多黄金被埋在了地下。
    那么整个汉代的王侯将相,到底埋下了多少金银制品?
    历史记载的那么多黄金,在西汉的时候消失了,去了哪里?
    国内的很多专家,恐怕是小瞧了当时的王侯将相们。
    很多人查阅了很多资料,他们并没有在任何文献上发现详细记录,至少目前没有找到西汉众多黄金的去处,所以西汉黄金消失是个谜。
    因此,  后世出现了许多猜测。
    一种猜测是,  大量的黄金被用来拜佛了。
    自西汉末佛教传入国内以来,  无论贫富,都掀起了一股拜佛热潮。
    土豪们的相互攀比,甚至用金粉装饰佛像,  还有用黄金粉末添加在墨汁之中,用来书写经文。
    就是这样,  黄金的消费量大大增加,  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  黄金就耗尽了。
    另一种猜测是丝绸之路开通后,古罗马通过与我们做生意,  赚了很多黄金。
    不过,这一说法并不十分可靠。
    那时,我们盛产茶叶和丝绸,  在东西方贸易过程中,  是我们获得更高的利润,  有大量黄金流入,  但不能流出。
    第三猜测更具说服力,就是说秦汉时期,  皇帝皇陵的建设,消耗了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陪葬品数不胜数。
    以汉武帝为例,  皇陵是在他16岁成为皇帝后建造的,直到他去世时,  长达54年了,从未中断过,  其耗费是可以想象的。
    汉武帝去世后,他的随葬品填满了整个墓穴。
    俗话说“上有好者,  下必甚焉”,一个国家的皇帝开了这么浓厚的陪葬气氛,下面的老百姓会有不学的道理?
    有一段时间,从贵族到官吏,从富商到普通富户,他们都互相模仿,都为自己的富葬感到骄傲。
    因此,  西汉时期的黄金储量急剧减少。
    不过,当时出现这个猜测的时候,也有人对此表示反对。
    他们称当时的黄金,不是黄金,  是黄铜。
    因为从历史角度上看,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还不足以生产出如此多的黄金,铜产品会更多。
    然而,此说法有一点根本站不住脚,也就是西汉时,黄金的计量单位是“镒”,而铜的计量单位是“铢”,或者直接叫“钱”,这种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西汉至东汉之间,还有一个王朝,就是王莽建立的新王朝。
    当时,黄金储量为560吨,此外,算上民间的储备量,西汉末年的黄金储备量绝对惊人。
    然而,仅仅数十年后,王莽丢失王朝,刘秀恢复了汉朝,这么多金子却不见了。
    而这一切的一切,后来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可现在,陈文哲认为,什么谜啊,是现代人的见识短浅。
    看看这里藏着的金饼,这东西在古代,除了金砖以外,就是金饼最是平常。
    这里摆放了太多的金饼,随手拿起一枚,个头就不小。
    这种金饼直径62~65厘米、厚06~07厘米,重2475克,这也算是标准的汉代一斤金饼了。
    这些金饼为不规则圆饼状,正面凸起不平,背面凹下有冰裂纹,上方有竖行隶书“巨吉上口”四字和阴文戳记“u”,边缘处钤有小方形印戳,有点字文不清。
    这种东西陈文哲也算见得多了,了解的也更多。
    已出土的金饼的尺寸和重量均不一致,大者直径多为5~66厘米,小者直径约3厘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