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九百九十六章艺术上的升华

第九百九十六章艺术上的升华(1/2)

    调配好了釉料,那就要开始彩绘纹饰,这时就要注意了。
    乾隆粉彩器纹饰种类众多,有山水、人物故事、花鸟、婴戏、仕女、花果、花卉、题诗。
    均以当时名画家的绘画为蓝本,兼糅西方绘画技法,勾染皴擦,浓淡分水,  清新明艳,立体感强。
    这样做起来,其实反而更加容易,因为都是仿的,只要功夫够好,谁也不能说谁仿的不好。
    清代的工匠仿古人,  陈文哲也仿古人就好了。
    这样不用仿瓷器上的纹饰,  做起来反而更简单,制作出成品之后,效果也更好。
    都是仿,陈文哲可不认为,他仿不过清代的那些工匠。
    虽然那些宫廷之内的匠人很厉害,但是,他们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是世代相传的手艺,有些人甚至都没有接收过系统的教育。
    相比起现代人,现代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博采众长,他们见识更广,站的更高,也就是说格局更大。
    古人就没有这种优势,甚至是有些人都不认识字,只能是按照前辈们的教授,重复的制作。
    当然,任何时代都有天才,要不然历朝历代创烧的瓷器是怎么来的?
    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不过,  陈文哲这么说,  可不是说当时的宫廷匠人,特别是景镇那边的匠人不行。
    他们就算是抄前辈,人家也是抄的精彩绝伦。。
    特别是彩绘,特别是乾隆粉彩彩绘,人家可不算是完全抄的前辈,他们最多抄了一些纹饰、古人画技,可没有抄袭粉彩的绘制。
    粉彩在清代算是创烧,就算是到了乾隆粉彩时期,其特征也十分明显。
    乾隆粉彩具有用色浓艳、装饰方法多样、富丽华缛的风格。
    乾隆官窑粉彩集压印、剔划、绘画、开光、色釉、堆塑、描金多种工艺于一体。
    有的陶瓷器物,下部分为色地,腹部为白色或白地开光,开光内绘粉彩纹饰。
    还有,这里要特别提到蛤蜊光,不是什么样的瓷器之上,都有蛤蜊光的。
    那么,为什么蛤蜊光又被所有古玩爱好者所知?
    就是因为有蛤蜊光的瓷器,都很贵,很名贵。
    传世品有“蛤蜊光”,是因器物年久有些彩料或釉面,由于长期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形成彩虹般的反射效果。
    现代仿制者为了表现此种现象,将器物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但是这样制作出的“蛤蜊光”与传世品的还是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海里的贝壳,在阳光下转动,多有一种七彩的光晕,类似于彩虹的颜色。
    这种光晕就是蛤蜊光,而陶瓷鉴定中所说的蛤蜊光,则专门指釉上彩瓷器的彩绘部分。
    那么什么样的瓷器之上,会形成蛤蜊光呢?
    首先是含铅的釉上彩瓷、低温铅釉瓷,受外界物理、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本身发生的变化,会在瓷器表面产生一种膜状物。
    日复一日,随着“瓷龄”增加,这种膜状物也会慢慢地增加、增厚。
    达到一定厚度时,就会产生类似蛤蜊壳里面那种闪烁的“光”,故人们称它为“蛤蜊光”。
    根据陈文哲得到的传承经验,大致要150年以上的“瓷龄”,才会出现“蛤蜊光”现象。
    谷資
    尤其是斗彩、粉彩和五彩等釉上彩”,不仅在彩釉上能见到这种光彩夺目的“蛤蜊光”,有时连牙白色的底釉上,也有这种令人目眩神迷的光晕闪现。
    由于这种光晕显得珠光宝气,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作“蛤蜊珠光”,或者是“蛤蜊宝光”。
    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了,蛤蜊光必须是斗彩,粉彩和五彩等釉上彩。
    而且打有玻璃白做底的粉彩,更容易出现蛤蜊光。
    但并不是所有古代釉上彩,都会生成蛤蜊光。
    如同析出类似火石红一样,并不是都会出现,但釉上彩瓷器有了蛤蜊光,就是鉴定的有力佐证。
    蛤蜊光仅是鉴定瓷器一种比较重要的特征,没有蛤蜊光不等于是现代工艺。
    因为多少年的彩瓷才会有蛤蜊光,这个众说纷纭。
    有的专家说:蛤蜊光300年才有,也有的专家说150年,或者说120年。
    陈文哲觉得后者比较贴切,也就是一百二十年,当然一百五十年的粉彩瓷上,大多数都会有。
    可以说蛤蜊光是釉上彩瓷的专利,而釉上彩瓷肯定是以斗彩、粉彩、五彩为最。
    这里面又以清三代的粉彩、五彩,最受人追捧。
    所以蛤蜊光才会被人重视,而做旧出合格的蛤蜊光,陈文哲很有信心。
    做旧,必须要有瓷器,经过了前面的练手,最终陈文哲制作出来了几件精品。
    粉彩福寿纹双龙大盘,粉彩雕瓷八蛮进宝图色拉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