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左盘右蹙如惊电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左盘右蹙如惊电(1/2)

    元代龙纹的爪子,以3趾、4趾居多。
    明代龙的第一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趾间距离比较相近,形若风车。
    清代第一第二趾舒展成一直线,爪子犹如踏在平地,有龙身腾舞、爪子却着地受力的韵味。
    此外,  龙身装饰,在三朝多有变化。
    元代龙身喜饰鳞片纹,明代龙身饰网格纹、锯齿纹较多,清代鱼鳞纹常见,鱼鳞多半带有染点。
    元代龙纹构图,突出双龙追逐,或遨游云间的艺术效果,  是双龙者均为一龙昂首前瞻,一龙回首后望,  前后呼应。
    明清布局着重立体感,双龙的头部,一高一低,上下应和。
    特别是清代的龙,身体常扭曲成弓形,其腹下有一段下坠,酷似蛇的腹部,为历代龙纹所独有。
    元代的龙纹的代表作,有景镇窑生产的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通过这一件瓷器就能看出,元代龙纹瓷器很有特色,与先前龙纹变化不大,以站龙和游龙为多。
    因龙体型有细长头小纹饰出现,整个龙纹给人以幼稚萌萌哒感觉,但是又不失矫健。
    元代瓷器龙纹周围,往往衬以灵芝状朵云,同时还衬以长长火焰纹等。
    元代还有一件很出名的龙纹,就是蓝釉白龙纹盘,  当然也有蓝釉白龙纹大罐、梅瓶!
    其中经典之中肯定有牡丹,  比如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还有一些釉里红牡丹云龙纹等等。
    牡丹纹,陈文哲已经做的很多,现在做龙纹,就不得不研究元代的工艺。
    元代陶工以线条勾勒龙纹的形状,龙首作斜角侧视状,嘴巴微张,舌头从中吐露。
    这个时期的龙,它那圆形的双眼,有如戴上眼镜一般,前额微微凸起。
    头部的毛发与腿上的关节毛,都呈飘带状。
    体表以细线描绘鳞片纹或网格纹,四肢各有三爪或四爪,爪子尖长,如同鹰爪一般锐利。
    可到了明代的龙纹,就又有不同,也可以说是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明代龙纹、明代的青花瓷器,虽然是在元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龙纹的形象,  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变。
    这种改变表现在龙首、龙身及龙爪上,最为明显。
    明代洪武年间的陶瓷龙纹,传世不多,最有代表性的是金陵明故宫出土的洪武白釉红彩龙纹盘。
    其龙纹的造型,基本上保持着元代龙纹的形状。
    也就是头小,颈细,身细长,鳞状龙纹,周围衬托以火焰纹,如意头状朵云;
    头的疏毛和肘的毛比元代更少,仅三四条而已;
    龙爪五趾,改变了元代时三四趾的现象,而且这时的五趾相靠较近。
    永乐、宣德时期的龙纹,改变了前朝那种身细、头小的幼稚龙形态,变得形体粗壮肥大,威武凶猛,形象高大。
    龙首比元代变大,上下颚较长,上颚比下颚长而高高突起。
    有张口和闭嘴之分,张口的伸舌(早期较长如戟状,后期略短微微上翘),闭嘴的上唇似如意状。
    鼻的两侧有对称的长曲须,下颚多有两束或三束的疏须。
    头毛是一束束的疏毛,前期发少,后期发多。
    发曲而向上冲,有怒发冲冠之势,显得很有神威。
    龙爪有三、四、五趾之分,趾甲成三角形,略微内弯,显得锋利刚劲。
    人们称明代的龙爪为鹰爪,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时的龙纹,周围衬托以海涛、缠枝花、火焰、朵云等等。
    这时的朵云与元代完全不一样,元代的是一头一尾,而永宣时是一头三尾或四尾;
    元代的云尾显得瘦而长,永宣时的云尾显得肥而短。
    所以,在鉴定时略加留意,就不难分辨清楚。
    永宣时的龙纹,从造型到描画,都是成功的艺术佳作;
    龙的身体“左盘右蹙如惊电”,这是凶猛、神威的体现。
    到明代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龙纹又有所不同。
    永宣时的张牙舞爪、威猛的龙少见了,常见一种闭嘴龙,多在花间、莲池、海水中出现,或者是彩云龙纹。
    除了闭嘴龙,也有少量张口龙、螭龙。
    这时龙纹的特征也很明显,闭嘴的龙首呈扁长方形,上唇鼻处凸起,呈如意状。
    鼻端和眼眉有对称毛上竖着,头毛束成疏发或成蓬状,也向上冲,几乎和首垂直成90°。
    下唇须三条一束向前上冲,两眼并列,圆睁平视。
    龙爪五趾紧靠,成风车状。
    身上的鳞片,早期绘工精细,后期简单粗糙。
    这时期,还出现一种螭龙,也叫草尾龙。
    身似兽体,脚有似兽足或鸟足两种,张口伸舌,上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