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镇国之宝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镇国之宝(1/2)

    要让孩儿枕达到传神级别,也就是活灵活现的级别,肯定要有媲美宋代匠人的手艺。
    而这种登峰造极手艺,一般人还真达不到,要不然定窑孩儿枕也不会成为国宝。
    其实,这件瓷枕的设计,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
    那么为什么设计成卧姿呢?因为如果正过来,肚皮朝上首先影响美观。
    其次肚子鼓起,就没有办法形成凹陷,成为枕的样子。
    所以一般都采取卧姿,那小孩的脸呢?设计成仰头朝上,这样就显得天真。
    在瓷枕造型里,仕女、童子多见,但没见过大老爷们儿的。
    毕竟要是天天枕着睡觉,我想得有好多人睡不着觉了吧!
    那么古人为何爱用瓷器作枕头?其实在瓷枕出来之前,古人还用过玉枕。
    但是玉价不低,不是谁都能用得起的。
    所以当瓷枕出现,就迅速地“火”了!
    为啥??对比这两种质地的枕头,美观是共有的特征,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清凉”。
    玉枕和瓷枕质地温润清凉,可以带走脑部的“火气”。
    尤其是在炎炎夏日,古人又没有空调,所以全靠玉枕降温,脑袋清凉了,身体自热也就不热。
    时间一长,玉枕和瓷枕带走身体“火气”的同时,还起到了明目益睛的作用,对改善视力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至于“硬”和“不舒服”这类问题,其实就因人而异了。
    就好比是有的人喜欢睡席梦思,有的人却喜欢睡硬床板。
    陈文哲也很喜欢孩儿枕,但是他还没有喜欢到用来当枕头的地步,当然,更多的是舍不得。
    毕竟制作一件孩儿枕,从刚开始的设计,就要开始耗费不少心神。
    不要以为是仿制,就不用好好设计了,因为每一件孩儿枕其上的图纹,都是很复杂、很精致的。
    要知道,孩儿枕的雕刻工艺可是很高明的,要不然也雕刻不出小孩子的神韵。
    所以,不好好设计一下,做到心中有数,雕刻出来的图案,肯定不会是活灵活现。
    一件孩儿枕的好坏,跟其上雕刻的小孩子,可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再说,孩儿枕可不止是有一件,虽然大体相同,但是些微差别还是有的。
    烧制孩儿枕,甚至是定窑瓷,一窑肯定不能只烧制一只。
    多制作几只,那就不能按着一个模板来做。
    所以,陈文哲顺手搜索了一下,没想到隋侯之珠内部,还真存着不少关于瓷枕的资料。
    不止是定窑孩儿枕,是整个古代所有窑口生产的瓷枕资料。
    所以现在陈文哲已经知道,这定窑瓷娃娃凉枕,存世的可不止一件。
    目前已知的完整器共三件,分别收藏于弯弯故宫博物院和神都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孩儿枕,号称“海内仅存”,是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它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展出于文华殿(陶瓷馆)。
    它不仅是宋代风俗的见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它釉色牙黄,工艺精巧,先使用模具烧制成型,再加以精细的雕工,孩儿神态栩栩如生。
    神情状貌表现得恰到好处,富有情趣,加上瓷胎细腻,釉色白中发暖,如象牙般均匀滋润,整体给人以柔和温馨的美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神都故宫博物院中的孩儿枕,为防止高温中炸裂,出气孔并不是开在底部,而是用小孩的双耳孔作为出气孔,可谓是匠心独运,胜人一筹。
    再就是弯弯博物院,他们比较幸运,因为他们收藏了两个“小家伙”。
    虽然现藏弯弯故宫的这两件北宋时期的定窑孩儿枕,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造型几乎相同,细节设计上也是十分巧妙:
    小孩身着绣花绫罗长衫、坎肩、长裤和软底布鞋,衣着十分讲究,充分地展示了宋代服饰的特点。
    睡枕为长圆形,周边模印螭龙、如意纹饰等。
    枕身施白釉,釉色白中发暖,如象牙般均匀柔润。
    枕底素胎,脚部有一透气孔。
    小孩儿梳娃娃发髻,天庭饱满,俩耳朵像元宝似的,俩眼睛滴流圆,炯炯有神,面带微笑。
    神情闲然自得,透出一股灵气。
    这确实招人喜欢,不然乾隆皇帝也不会这么欣赏它,还把御题诗刻在它身上。
    三件孩儿枕可以说是隔岸相望,各有千秋。
    这隔岸相望的三件完好的定窑白釉孩儿枕,他们的相同之处,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但是不同之处,一些不太关心这方面信息的,就肯定不知道。
    这样的国宝,如果连残器算上,目前大概仅存四件。
    神都故宫和弯弯故宫各两件,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