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千年定瓷的代表作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千年定瓷的代表作(1/2)

    静志寺地宫中所藏的文物,都与瘗埋的舍利有关。
    这是一种祭祀礼仪,最终还是把这些宝贵的瓷器,或者说当时人认为最好的瓷器,供奉跟神灵。
    这些宗教信仰影像下的布施物品,往往是当时最高工艺水准制作的最为贵重之物。
    单单以定瓷而言,定州静志寺静众院两座地宫所藏者,绝大部分都是罕见的艺术珍品。
    而艺术珍品四个字,是怎么来的?
    难道只能是名窑、贡品加持?
    肯定不是的,主要还是看工艺。
    就看一件静志寺地宫藏出土的北宋白釉“孟”字款莲纹碗,它的工艺,就很能说明问题。
    北宋白釉“孟”字款莲纹碗,高74厘米,口径217厘米,足径9厘米。
    碗直口微内敛,斜腹内收,圈足外撇。
    外壁刻仰莲纹三重,刻花刀法娴熟。
    外底刻“孟”字,应为孟姓施主定烧后,施入塔基地宮之供养物。
    之所以说这件瓷碗,是因为其工艺运用了刻花和印花技术。
    还有,其白釉也不是简单的白釉,也可以称之为粉釉,这件瓷器也可以说是粉定。
    之前就说过,印花是先将花纹图案刻划于陶范上,然后再将坯泥压于陶范上成型,使花纹印在器物里面,是一种集装饰与成型于一道工序上的先进工艺。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宋瓷之佚丽者,莫如粉定,粉定雕花者,穷研极丽,几于鬼斧神工。”
    所谓粉定,是指其胎质白似粉,其釉为白玻璃质的定窑白瓷佳品。
    而穷研极丽几于鬼斧神工,指的就是定瓷的刻花及印花工艺。
    宋代柴、汝、官、哥、定五大名窑,多以颜色釉瓷而享名于世。
    唯独定窑为白釉瓷,如果没有这些精湛的刻、划、印等装饰工艺,定窑是很难与其他名窑比肩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定窑器,都是艺术珍品的原因。
    现在陈文哲既然已经仿了碗、盘,那瓶子自然也不能放过。
    因为静志寺地宫之中的藏品之中,瓶子的数量可不少。
    其中的精品也很多,比如静众院地宫藏白釉莲纹金装长颈瓶。
    它高193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89厘米。
    侈口,长直颈,圆鼓腹,大圈足。
    颈饰弦纹,肩饰菊纹;
    腹刻仰莲纹三重,花辦修长,富于立体感。
    瓶口配卷枝钮覆叶纹鎏银盖,并以鎏银片包镶圈足,即所谓“金装定器”。
    早期定瓷的装饰以胎上贴塑、旋纹为主。
    入宋以后,又发展出了刻花,模压印花等工艺。
    刻花即在诸如盘、碗、瓶、罐等器物里外刻划各种花纹图案,使之具有浅浮雕艺术效果。
    题材以莲辦纹为主,有单层、双层、三层和变形莲辦多种。
    静众院地宫出土定的窑北宋白釉刻花莲辦纹长颈瓶,口径44厘米,腹径122厘米,足径84厘米,高18厘米。
    喇叭口,细长颈,颈部饰六瓣仰莲纹,花辦划有筋脉。
    肩部宽阔,上刻覆莲纹,花筋叶脉明显。
    扁圆腹,肩腹交接处饰两道凹弦纹,腹部刻重辦仰莲纹,平底,宽圈足。
    此瓶通体优美大方,坚胎白釉加之精致刻花纹饰,使此瓶成为不可多得的定瓷精品。
    除此之外,还有最多的净瓶,比如龙首净瓶。
    定州静志寺和静众院两座地宫出土的定瓷,不乏恢宏壮观、气势非凡的器物。
    如多件白釉净瓶,其中静众院出土龙首莲纹大净瓶,高达609厘米,为目前发现定瓷中最大的一件。
    此瓶细长颈,鼓腹,卧足,龙首短流。
    瓶颈上部刻仰覆莲辦纹,中部为覆莲纹相轮圆盘,下部为竹节纹。
    肩部刻覆莲纹三重,其下为缠枝花一周,下腹刻仰莲四重。
    肩塑龙首流,龙首高昂、前额突耸、张口露齿。
    下颌饰一绺龙须,器形修长秀雅,纹饰精细流畅,可谓是千年定瓷的代表作。
    而这样的代表作在静志寺出土的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少。
    那么静志寺静众院两座舍利塔地宫之中,到底出土了多少件净瓶,又何谓净瓶?
    这种瓶子又有什么作用?为何出现在佛塔地宫中?
    其实很简单,净瓶就是僧人饮水的器具。
    梁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云:“賚尔鍮石澡罐,手巾为副,可以登斋朝拜,出入盥漱。”
    这里所谓的澡罐,指的就是净瓶。
    这种器物细颈粗腹,粗腹容量鼓大以盛水,细颈防浮尘虫蚊入内而护净。
    净瓶的渊源,或可追溯到佛法初传时代。
    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