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1/2)

    潜水员下水之后,第一时间就是探测水深。
    这里的水深只有14米,海浪冲不到沉船,而海底坚硬,海流缓慢。
    如此理想的水下环境,甚至让在恶劣环境中发掘过其他沉船的众人,大有陶醉之感。
    只不过,他们只能寻找被泥沙掩埋的瓷器,所以发掘速度并不快。
    白天,他们忙于寻找、挖掘瓷器。
    晚上,他们则用渡轮到沉船海域监视动向。
    有几天夜里,有装载着潜水设备的渔船在附近抛锚。
    甚至有一艘船,已经触碰到了他们在周围海面上布下的警铃。
    渔船上的盗捞者与队员们对峙,时停时走,他们不敢下水,却报复性地不让队员们睡个好觉。
    《剑来》
    平静仅仅持续了10天,因为台风来了,也让陈文哲他们得到了机会。
    这是最糟糕的事情之一,但危险之中却蕴藏着机遇。
    水下打捞的黄金季节是3-6月,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台风这种气象灾害。
    它会耽搁发掘的时间,又搅动海水,大大降低海底的能见度。
    然而对于这次发掘来说,它带来的坏处还远不止这些。
    台风过境之时,肯定不能下水,而当台风平息之后,连日来困在岛上避风的队员们再次下水。
    此时,周围窥视的渔船,已经全都消失不见。
    那些小渔船,根本没法对抗台风,所以他们应该是全部撤离出这片海域了。
    只不过,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他们下水之后却发现,瓷器又有了新的丢失和损坏。
    沉船的隔舱板被掀开了,基线被扯乱了水底,还遗留着用来系浮标的石头和渔民们的耙子。
    而这些新出现的浮标,肯定是心来的盗捞者。
    很显然,陈文哲他们的动作,吸引了周围的渔民注意。
    所以,在台风过境的时刻,有人下水。
    也就是说,这些新出现的盗捞者们,不仅敢于在他们的眼皮子地下盗捞,甚至都不畏惧的台风。
    在台风之中,而且敢于下水,那些人是真是敢于拼命。
    为了钱,一些人是什么事情都敢干,可谓是要钱不要命。
    幸亏这艘沉船早就被人盗捞一空,船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东西。
    而那些人打捞走的,就只有原来上面的那些新放进去的赝品海捞瓷。
    想一想,他们为了一些赝品,在台风过境的情况之下下水拼命,值得吗?
    或许是值得的,因为他们最怕的,恐怕是连拼命的机会都没有吧?
    陈文哲他们现在已经上岸,都算是穿鞋的,自然不能随便拼命。
    所以,这一次打捞沉船,踪迹耗费时间一个多月。
    在这为期五十多天的发掘过程中,这片水域共遭遇了三次台风。
    平均十来天就是一次,每次两至三天没法工作。
    因此,沉船发掘工作因此时断时续,而盗捞却因此时有发生。
    可惜,那搜沉船上的东西,都是现代瓷器,陈文哲根本就不稀罕。
    就是有了这一批赝品海捞瓷的存在,居然让他们在这一片海域,和平共处了起来。
    当然,相比陈文哲他们的打捞船,那些渔民们肯定有损失。
    在台风期间,就有一艘冒险的渔船,因此沉没在附近海域。
    所以高启静他们不得不加快进度,本该进行得更充分的探索工作,只好提前结束。
    聚集过来的渔船越来越多,让情况变得复杂。
    而让他们感到最急迫的,是要把瓷器尽快打捞出水,以断绝其他盗捞者的觊觎之心。
    只不过,台风之后,沉船水域的能见度急遽下降。
    听高启静说,这片海域以后几个月中,能见度始终维持在10至20厘米左右,再也没有明显好转过,最低时几乎为零。
    对于“寻宝”型的打捞者来说,浑浊的视野并不是问题。
    他们摸到文物提出水面就可以了,可是对于水下寻宝队员来说,却几乎是一场灾难。
    如果只是打捞深海沉船,那么只要在沉船地点放下蒸气爪钳,夹住残骸用力拉上水面,就可以大功告成。
    陈文哲他们的水下寻宝工作,却决非如此简单粗暴。
    因为他们想要的更多,所以需要搜寻更多有用的信息。
    当然,他们也是在科学范畴之内寻找线索,包括古瓷器研究、航海史研究、造船史研究、海上贸易史在内的各考古领域。
    因此收集沉船上的各种信息而非捞出瓷器,才是发掘工作的要义所在。
    也只有弄懂了这一点,也许还能在周围发现一连串的宝船。
    所以,当能见度过低时,信息收集的成效,自然大打折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