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墨分五色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墨分五色(1/2)

    民窑能够使用被称为“御土”、“官土”的高质量的高岭土,来烧制瓷器,这就可以证明,当时的政府为了出口,已经开禁了“御土”的使用。
    对于我国瓷器考古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发现。
    康、雍时期的青花瓷器,为中我国瓷器艺术的顶峰之作。
    特别是景镇的瓷器,有“景镇外无青花”的说法,又证明着景镇青花瓷的至尊地位。
    当然,文物精美固然令人欣喜,如何保护这些出水的瓷器,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相对金属、竹木等材质的文物,瓷器的保护要容易得多。
    不过经过300多年海水浸泡的瓷器,一样面临着种种危险。
    所以,不是挖掘出来,就完事了,之后还需要保养。
    按照程序,每打捞上一筐瓷器,队员都会立刻用澹水中浸泡,以使文物脱盐。
    这是一份看似简单,却难以做到最好的工作。
    幸亏陈文哲懂行,在他的指导之下,所有工作有条不絮的进行。
    要不然,本来挖掘出一大批保存完好,十分漂亮,有着很高价值的古瓷器,可因为不懂的养护,很快就釉彩剥落,变得破破烂烂,那不是太过可惜了吗?
    这些瓷器表面上看瓷器光洁如新,似乎没有受到什么腐蚀。
    其实盐分会一直渗透到瓷器里面去,甚至穿过釉彩进入瓷胎。
    要做到彻底的脱盐,就需要把这些瓷器,在澹水浸泡数月之久,这一过程看起来难以实现。
    以瓷器数量,在海上,特别是在轮船之上,到哪里找那么大的水池,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问题。
    如果脱盐不净,瓷器会渐渐损坏。
    比如在着名的“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文物中,已经有部分瓷器,因为盐分外渗,出现了釉层凸起的问题。
    打捞结束,陈文哲梳理整个打捞过程。
    沉船遗址所在海域,水深13—15米,海底为含沙淤泥土质。
    这条船为康熙中期的一条中型海船,残长135米,残宽3米,残高1米。
    由此可推测此船原长18—20米,宽5米。
    此船残存16个舱位,但多数隔舱板已损坏。
    除东部船头三个舱位较窄外,宽度30—60厘米,其他舱位一般宽度为90厘米。
    只有东六舱稍宽一些,为134厘米,西四舱最宽,为178厘米。
    在船的西南部,发现一根圆木,出露长度为250厘米,周长77厘米,宽22厘米,高26厘米。
    剖面呈“凸”字形,基本可定为龙骨。
    通过这些细节,陈文哲可以完整回朔出这条船从开始修建,到一直沉没的整个过程。
    很多重要的信息,就是通过整条船中,一些重要部位,回朔出来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得到了很多信息,特别是这条船从下水之后,经常跑得航线。
    只要了解南太平洋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再根据历代以来的天气、水纹情况,结合航路周边的一些危险海域,想要找寻一些沉船,还真是不难。
    这也是这一次打捞沉船,陈文哲的最大收获。
    除了这些可能的收获,能看到的收获,就是那些瓷器。
    经过五十多天的抢救性发掘,陈文哲他们共打捞出,产自景镇清康熙年间的瓷器1200多件。
    这批瓷器以青花器为主,兼有少量的青花釉里红、青花色釉、彷哥釉瓷和五彩器等。
    这些瓷器大多制作规整,器形有很多。
    主要有将军罐、盖罐、凤尾尊、筒瓶、筒花觚、炉、盘、碟、碗、盏、杯、高足杯、小瓶、葫芦瓶、粉盒等。
    由于保存手段很好,加上沉船之时,正好让整个存储舱室撕裂。
    让这些存储瓷器的大木箱,全都被甩出,分散掩埋在了海底,这才让这批瓷器保存完好。
    当然,那些没有被埋入海底的瓷器,不是被海水破坏,就是被人打捞走了,也落不到陈文哲手中。
    所以,他打捞上来的,都是保存完好的瓷器,特别是釉面保存如新。
    这让陈文哲鉴定这批瓷器,就变得简单。
    其他不说,看看纹饰就知道这批瓷器不简单。
    这批瓷器纹饰十分丰富,题材十分广泛,有山水、人物、花鸟、博古杂宝、吉祥文字等。
    从这批瓷器的造型纹饰来看,有一些带有异域风格,可以确定为外销产品。
    青花纹样和图桉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了传统瓷器装饰纹样的大部分内容。
    有山水楼台,比如远山、近水、江景、楼阁、水榭、湖石等。
    还有草木花卉,像是松、竹、梅、柳、菊、荷、兰、牡丹、石榴、卷草、折枝花等。
    其他还有珍禽瑞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