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不简单的玻璃镜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不简单的玻璃镜(1/2)

    不管是什么时代,只要是生活用品,需要的人就多。
    而需要的人多了,生产的自然也会更多。
    所以,各种瓷质盒子,不管是在宋元时期,还是在明清时期,都有很多品种。
    比如“万历号”沉船出水的青花盖盒,就有长方形、倭角长方形、椭圆形。
    而眼前这里的盒子,也有各式各样的,除了器型不同,釉色也有不同。
    反而是主题纹饰,应该是相同的,一般都有海马纹、花卉纹、蕉叶纹等。
    这种海捞瓷,国内的数量很少。
    陈文哲知道的,国内馆藏的只有2件为。
    一件青花蕉叶纹盖盒,与另外一件青花花卉纹盖盒。
    这两只盖盒,都是椭圆形、盖为穹顶子口。
    主题纹饰为,青花蕉叶纹与青花山石花卉纹,以青花锦地及绶带纹为边饰。
    盒身中部有凸起隔栏,把盒的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外壁随意绘画兰草纹以及花卉点缀。
    青花发色幽蓝,胎体坚密,实用大方。
    一堆堆的瓷盒堆积在一起,看着还是很喜人的。
    原来国内这种出水的海捞瓷很少,以后就不一样了。
    “老板,这一批瓷器年代最久远,是不是也最珍贵?”
    等出水的瓷器变得稀少,人员和设备开始回归之时,高启静已经闲了下来。
    “忙完了?”陈文哲放下手中的一只镜盒,笑着道。
    之所以关注这只镜盒,因为他在当年这艘商船之上,也应该是精品。
    这是一只磁州窑白地黑花莲纹瓷镜盒,它是明代磁州窑的代表瓷器,而且是白釉黑花瓷。
    它高122,口径215,底径85 厘米。
    这应该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件有明确功能而且有文字的瓷器镜盒。
    大批瓷器出水,各种稀奇古怪的瓷器,都出现了,这让陈文哲十分欣喜。
    “暴力打捞,速度自然很快,我们已经连沉船的破烂甲板,都打捞上来了,现在已经开始快速返航,等进入我国海域,就安全了。”高启静得意的道。
    陈文哲点了点头,他倒是不太担心安全问题。
    他们已经在这里驻留了半年以上,国内早就有人关注。
    所以南海那边的舰队,自然也会不时的过来晃悠一下。
    别国需要航行自由,我国为什么不行?
    我们也需要啊,所以这边我们也有航行自由。
    这才是陈文哲在这里明抢,都没有几个国家敢吱声的重要原因。
    所以,这一次海捞瓷,带回国内之后,他肯定不能独吞。
    再说,数量也太大了,就算卖出大部分,他的展览馆也放不下。
    更何况,这些海捞瓷都是需要处理的,现在运回国内的大批瓷器,都需要大量人手来保护、修复。
    吞噬
    陈文哲就算再有钱,也找不了多少人帮着干活。
    这一方面,最专业的还是国家。
    既然他自己干不了多少活,那还不如放出一部分去。
    分享,才能双赢,要不然只占便宜不吃亏,以后谁还会出头帮他?
    陈文哲可不是只吃不拉的貔貅,他懂得分享。
    而这样才是双赢,到时候他只要隐身在幕后就可以了。
    “这是什么东西?”
    对于安全问题,高启静更是不担心,因为他们附近正有一艘大船护航呢!
    现在高启静最关心的还是这次的收获,因为这关系到他们半年多的奖金。
    “这是一只盖盒,放镜子用的,算是一件珍贵的古董,但不是这一批瓷器当中最珍贵的。”
    “放镜子用的?对了,我们还打捞上来了一些玻璃镜子,不会就是放在这些盒子之中的吧?”高启静一脸奇怪的道。
    “啊?真找到玻璃镜子了?我还以为装载的是铜镜,可惜了。”
    说着,陈文哲笑了起来,玻璃镜子在古代可不是凡物,甚至可以说是最顶级的奢侈品。
    现代人肯定更看重镜盒,而古代人却更珍惜玻璃镜子。
    这是不是一个另类的买椟还珠?现代人就是要瓷质镜盒,而不要内部的珍珠。
    看着手中的镜盒,陈文哲感觉他磁州窑的烧制工艺,也应该学圆满了。
    这真是一件精品瓷器,这件镜盒整体纹饰是黑地百花纹饰,镜盒顶部写着镜盒两个汉字,明确了这件瓷器的功能。
    内部是刷着黑地,工艺考究,可见对这件瓷器的重视。
    至于玻璃镜子,出现在明代中晚期,但是一般的人用不起玻璃镜子,还是以铜镜为主。
    即使到了清代,玻璃逐渐在我国普及,但是只有达官贵人、宫廷才能用得起玻璃镜子,民间几乎没有使用玻璃镜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