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传世千年

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传世千年(1/2)

    逨盘铭文对西周王室变迁,及王位世系有着明确的记载。
    也第一次印证了《史记·周本纪》所记,西周诸王次序的正确性。
    不用说,这种青铜器,肯定具有证史补史的作用,是一部当之无愧的“青铜史书”。
    所以,逨盘才会被称之为中华第一盘。
    逨盘,自出土以来,一直被称为“中华第一盘”,主要是因为她的铭文字数最多、史学价值最大。
    而除了这一件之外,周围还有好几件大型青铜器,看着还都很不错。
    最主要的是,这些都是逨盘之前出土的西周有铭文的铜盘,而这样的居然也有不少。
    主要有虢季子百盘、散氏盘、史墙盘、兮甲盘等。
    散氏盘铭文349字、史墙盘284字、兮甲盘129字、虢季子百盘104字,单氏逨盘共372字。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这里既然出现了逨盘,其他青铜盘自然也不能少,比如十分知名的兮甲盘。
    “这只盘子不简单,明显跟其他盘子不一样啊!”
    为什么陈文哲一眼就盯上了兮甲盘?是因为这只盘子比夔龙纹蟠龙盘更好?
    肯定有一点,因为其内有着不少铭文,也记录了很重要的一段历史。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这只盘子是专业做旧了的。
    其他复制出来的青铜盘,看着都很新,最多也就稍微做了一些处理,看着像是古董。
    在陈文哲这种专业人士眼中,那些就是一眼假。
    就算是复制的再精致,再唯美逼真,也是现代工艺品。
    而眼前的这只兮甲盘却不同,陈文哲搭眼一扫就发现,这只兮甲盘看着十分古朴,最重要的是神韵自然,这就十分难得了。
    如果这也是彷品,那彷制者绝对不简单。
    最重要的是做旧,他居然看不出多少痕迹。
    这就像是之前他在金牌典当鉴定的那件青铜鼎,彷制工艺已经达到了乱真级!
    “这是兮甲盘!从哪弄得?”
    被吸引了目光,陈文哲自然要好好看看。
    因为他怎么看,都感觉这只盘子看着像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就有意思了。
    像是兮甲盘这样的重宝,而且是宋代就出土的重宝,传世的时间很长,因为从宋代一来,最少也有上千年时间了。
    传世千年,而且只要是个华夏人,都能一眼看出这时间宝贝。
    那么,期间收藏、转手肯定必不可少。
    那么在这中间,彷制一些赝品,不算稀奇吧?
    而后的流传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
    “兮甲盘”,也称兮田盘、兮伯盘或兮伯吉父盘。
    这件盘子也肯定是我国的国宝级文物,属于西周重器,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出土。
    这种盘形的青铜器,器型大体都差不多。
    一般都是圆形,附耳。
    不同出自口沿、铭文等。
    比如这件兮甲盘,盘沿外侈,内底趋平,盘沿下饰窃曲纹,皮壳黑亮。
    所以,它的传世状态明显。
    只不过,圈足缺失。
    整体看起来就是盘体呈圆形,盘沿边缘饰有花纹,底座圈足缺失。
    可这并不重要,因为其内底铸铭文133字。
    兮甲盘,因制作者兮甲,字吉父,一作吉甫,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
    作器者兮甲之甲旧时释作田字,故此盘又称兮田盘、兮伯盘、兮伯吉父盘。
    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出土,自然传世痕迹就很明显。
    铭文一共一百三十三字,记述兮甲随从周宣王征伐玁狁,对南淮夷征收赋贡之事。
    清吴式芬《攈古录》卷三作“兮田盘”,吴大澄《客斋集古录》卷十六作“兮伯盘”,方浚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卷七作“兮伯吉父盘”。
    盘内铭文记述了,周宣王伐严允的战争,获得战功而受赏赐一事。
    翻译过来就是:周宣王五年三月庚寅日,宣王最初下令讨伐玁狁,逐之太原。
    兮甲吉甫遵王命,克敌执俘,凯旋归来。
    宣王赏赐兮甲吉甫四匹良马,一辆軥车。
    宣王又命兮甲吉甫东去成周掌政执法,责令四方交纳粮赋。
    至于南淮夷、淮夷,原向我周朝交纳贡帛的农人,不得欠缴贡帛、粮赋。
    他们来往、经商,不得扰乱地方和市肆。
    若胆敢违反周王的法令,则予以刑罚、征讨。
    特提请我周朝各地诸侯、百姓,从事商贸应在规定的市肆进行,不得到荒蛮偏僻的地方去做生意,否则,也要给予处罚。
    兮伯吉父特作此盘记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