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超级国宝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超级国宝(1/2)

    世间好东西千千万,总不可能全都落入我们家!
    陈文哲有点感慨,这就是有钱人的烦恼吧?
    他现在很有钱,钱多的超乎所有人想象。
    这么有钱,应该能够买到一切他想要的。
    所以,有钱人的快了,也太多了。
    视线转移,陈文哲看向另外一边的一条青龙。
    虽然很多东西有钱买不到,但是一些看着像是破烂的文物,还真能买到。
    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如果不是懂行的,谁会认为是宝贝呢?
    比如一块石壁上,模模湖湖看着不清不楚的一条龙?
    “青石上的一条龙,看着就像是青龙啊!”
    虽然不是组合龙,也不是堆塑龙,但是,风格跟那条他知道的第一青龙,一模一样啊!
    这种青龙还能有多余的?陈文哲还真是感觉十分奇怪。
    在看到最早的龙,之后还有好处华夏第一龙之后,陈文哲就想到了国内第一条青龙。
    那条龙应该是夏朝的,在阳洛出土,距今应该有3700年。
    也就是说,三千七百年前,出现了一条“青龙”,它也是真正的“华夏龙”。
    很多人,特别是小朋友,都不喜欢去博物馆。
    看着一件件隔在玻璃后的文物,产生着太过无聊的念头。
    他们都是满心欢喜的等待着,等待着在下一站,即将要去的游乐场。
    长大以后才发现,不是因为文物无聊,而是因为你不知道文物背后的故事。
    每个文物都是一个信息的载体,承载着某个时代,某人和某人的故事。
    看着文物背后的故事,像和朋友喝酒聊天一样,故事知道的越多,朋友就变成了老朋友。
    如果有人问你,龙是什么颜色的?
    我们会根据自己见过的有所认知,比如陈文哲,他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青绿色的。
    可能是被动画片和电视剧的影响,再加上后来知道了道教“青龙白虎”之说,就更加强化了这个刻板印象。
    但当有一天走进了二里头,你才会知道,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有人说,它原本应该是一面“龙旗”或者是“龙牌”。
    但是因为年代太过久远,现在只剩下了绿松石装饰了。
    虽说布帛,或者说是木牌已经消失了,但是留下的绿松石依旧是苍劲有力。
    这条“小青龙”,发现于二里头遗址中一座高规格的贵族墓葬中。
    这条龙鞋放在贵族的右侧手臂,龙的身上还放置了一件铜铃。
    龙形特征极为明显,整个由绿色的松石镶刻而成,鼻、眼则充填以青、白玉,色彩艳丽,对比强烈!
    “龙旗阳阳,和铃央央”,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这件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余片绿松石组成,绿松石原应粘嵌在某种有机物上。
    绿松石龙形体长大,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色彩绚丽。
    龙头呈扁圆形,梭形眼,眼珠为圆饼形白玉。
    鼻梁由三节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蒜头状鼻端由绿松石凋成。
    龙身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
    龙身有绿松石片组成的菱形鳞纹,龙尾内蜷,形象生动。
    这件绿松石龙用工之巨、体量之大、制作之精之巧、用绿松石片之多,在目前所见华夏早期龙形象文物中是独一无二的,堪称超级国宝。
    而与《国家宝藏》所展出的众多传世品相比,这是在现代考古精细化操作的过程中才获得的国宝,其珍贵度可不一般。
    考古学家们发现的这条华夏最早的青龙,就像是二里头的中华文化符号的缩影。
    它的出现,宣告着它又会出现在帝王的服饰上、庙堂的梁柱上、美丽的青花瓷上以及每个龙的传人的梦里、心里、歌声里。
    此时,陈文哲倒是有点佩服李金鲤。
    他弄这座龙庭,还真是十分有意思。
    只不过,陈文哲感觉,李金鲤这小子是在挖国家的墙角啊!
    国家博物馆中藏着一件绿松石青龙,他这里也有一条。
    虽然小了点,就算不是用绿松石组合成的,只是因为其形象,也是十分珍贵的。
    这块青色的巨石,怎么看也不像是现代彷品,它应该是真正的古董,甚至也是二里头遗址里出来的。
    这就是国内近代一来的悲哀,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国家有的,民间就只能是存留着更多。
    比如之前陈文哲购买的那根骨笛,当然,还有三足蛙铜鼓。
    这些国家收藏的很多,但是遗失在民间的也许更多。
    要不然,陈文哲怎么能够轻易买到?
    这座龙庭,里面的各种龙形制品,还真是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