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四百七十章罗塞塔碑

第一千四百七十章罗塞塔碑(1/2)

    绝大多数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号。
    这种文字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主要使用者是僧侣和书吏。
    这样的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古代埃及历史的不同阶段,埃及的象形文字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出现过多次变化。
    中王国时期出现过祭司体,后期埃及时出现过民书体。
    在罗马统治期间,又出现了科普特文字。
    这是用改造过希借字母,书写的埃及文字。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古代埃及文字没能发展成字母文字。
    但是,古代埃及文字却对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纪元前1500~1000年左右,地中海东岸崛起的腓尼基人与埃及人进行交易。
    这时饱学的腓尼基僧侣们,把简单的象形文字,改写成有秩序的字母,帮助其商贸往来。
    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人们遗忘。
    那么,近代这种文字又是怎被发现的?
    这就跟陈文哲手中的这块石板,有点关系了!
    陈文哲怀疑,他手中的这块石板,也是一块类似罗塞达石碑的东西。
    甚至陈文哲都怀疑,这也许就是罗塞达石碑的一部分?
    罗塞达石碑,对于研究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可实在是太重要了。
    正是由于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和一些人对埃及象形文字解读的成功,才使古埃及历史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实这种文字还是十分好认的,因为特征十分明显。
    像陈文哲这种喜欢古董的专业人士,认识一点象形文字,真的不是事。
    像是甲骨文、钟鼎文,都很难辨认。
    再说,博学应该是古董鉴定师的标配。
    陈文哲就知道,圣书字有3种字体,碑铭体、僧侣体和大众体。
    碑铭体起初是雅俗通用的,后来成为凋刻在金字塔和神庙石壁上,以及绘写在石器和陶器等器物上的庄严字体,同时也是3种字体的总称。
    其符号外形很像图画,但实际上大都早已失去象形功能。
    碑铭体是装饰性的正体,僧侣体是实用的草体,主要用于宗教写经,这两种字体的内部结构完全一致。
    大众体又称书信体或土俗体,它是僧侣体的简化形式。
    既然认出来了,手中石板的来历很不简单,那么这种东西,又是怎么出现在国内?居然还被李天强买到手了?
    要说起来,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发现,也很偶然。
    那是在三百多年前,好像是在179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布夏尔,带领士兵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
    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文。
    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草书体象形文字(亦称民书体文字),下面是希腊文字。
    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之为“罗塞塔碑”的着名石碑。
    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就必须要读懂埃及的象形文字。
    所以,发现“罗塞塔碑”的消息在当时的《埃及通讯》报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注意。
    他们纷纷试图译解碑上的文字,而碑上的希腊文很快就被读通了。
    碑中间的那段文字也很快就被确认,那是古埃及的民书体文字。
    但是,尽管学者们能借助碑上的希腊文,领悟到象形文字和民书文字的含义,却依然没有解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谜。
    令人惊奇的是,年仅11岁的法国少年商博良,决心揭开“罗塞塔碑”上古埃及文字的秘密
    他想让石碑说话,告诉人们古埃及的秘密。
    为了读懂埃及象形文字,他勤奋工作了21年。
    商博良发现,古埃及人写国王名字时,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划上粗线。
    “罗塞塔碑”上也有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是不是国王的名字呢?
    经过不断探索,商博良终于对照着希腊文,读通了埃及国王托勒密和王后克里奥帕特拉这两个象形文字。
    它们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拼读出来。
    商博良由此确信,象形文字中的图形符号,总的来说,代表的是发音的辅音符号。
    经过努力,到了1822年,这个在1000多年期间,始终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终于被商博良解开了。
    原来,“罗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写的一封歌功颂德的感激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