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凤纹时代

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凤纹时代(1/2)

    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阑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造型精美,周身透出庄严和神圣之感。
    在当时,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饮,因此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它们也常常被称作“青铜礼器”,自古以来,青铜器历代都被看作国之重宝,被人们格外珍视。
    这件青铜器的鸟顶后部有盖,卣的提梁在颈部两端有环连接,环上饰有鳞纹。
    器上铸有铭文三字“太保铸”,与大保方鼎完全相同。
    周初,召公为大保。
    武王灭商后,为抵御戎狄南下入侵,封召公于燕,建国于北河北部。阑
    现在神都琉璃河,及辽省凌源马厂沟,均有带“燕侯”铭文的铜器出土,但无“太保”铭文的铜器。
    这种卣虽为传代的铜器,但无出土的地点,故只能推测它可能与召公家族有所关系。
    彷鸟兽形象的象生器,是青铜器中一类特别神奇美丽的器型。
    构思别出心裁,制作穷极之丽,精心制作,耐人寻味。
    全器造型奇特,十分传神,极富想象力,为周代铜器之精品。
    这样的青铜器,因为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全世界受到追捧。
    而由于我国近代史上战乱不断,不少珍贵的青铜礼器流落到海外。阑
    邻国霓虹就有不少收藏,其中也有一件大保卣。
    古代“太”和“大”的写法一样,所以也叫大保卣。
    由于其外形做鸟状,所以还可以叫鸟形卣。
    其设计风格在商周时期独一无二,堪称绝世宝物。
    我国有商代的鸟形酒器,那就是南河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对妇好鸮尊。
    其设计非常繁复,满身复杂纹饰层层叠叠,头部和鸟的样子有较大差别。
    而霓虹白鹤美术馆的太保卣,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和商代鸮尊完全不同。阑
    青铜器上常见的兽面纹和雷纹等,在上面几乎完全没有,只有简单的纹路表现羽毛,朴素的装饰凸显了整体的庄重。
    太保卣的鸟头略微上扬,双目圆睁,喙长而尖锐,略有下曲,写实而有神。
    这和商代流行的玄鸟纹,还有西周中期流行的凤鸟纹,都有很大差别,倒是有一点点古埃及的感觉。
    鸟头的颚下有两个大肉垂,可能是对鸡的肉垂的夸张描绘。
    鸟头顶上有两个带着鳞的大肉冠,一直垂到后颈,这就是现实鸟类没有的特征了。
    从西周到两汉,有时候会见到凤凰头部有长长的肉冠,可能就是这种鸟形在后世的延续。
    肉冠的尾部从器表突出,这对青铜器而言是一种较复杂的做法,也说明了这件作品是特意制作的重要物品。阑
    周人有“凤鸣岐山”的神话传说,可见是有禽鸟的崇拜习俗,太保卣应该就是西周早期对神话的具体表现。
    青铜器在商代早、中期已有变形鸟纹。
    一般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作为辅助纹。
    变形鸟纹中,出现最多的是凤鸟纹。
    此时还有几种有神话背景的吉祥鸟,如鹰、鸷、鹊、枭等。
    从构成上看,鸟纹是用具有不同特征的鸟头、鸟身、鸟尾来表现特定的鸟纹。
    具体来说,绝大部分的鸟喙是闭合的弯钩形,和鸷鸟的喙相似。阑
    个别的鸟喙也有张开的,见于西周早期的式样。
    鸟头上都有角或毛角,角形大致有弯角、肉角和尖角。
    鸟纹的体躯大多只是一个禽鸟的躯体,没有羽翅。
    有时因图桉结构的需要,还采用长条卷尾的形状,形成了鸟首龙体的特点。
    周人以凤鸟为祥瑞之鸟,故自西周初期起,凤鸟纹便成为青铜器的主题纹饰。
    至西周中期,凤鸟纹的使用达到了高峰,有人称为“凤纹时代”。
    霓虹那件就应该是这个时代出现的宝物,这件青铜卣也在鸟头后的盖子,及咽喉的内侧,各自有三个字“太保铸”。阑
    字体极古,保字是人字旁上王(其实是玉)下子,铸字则是两只手捧着鬲放在炼制的锅炉上。
    与太保卣有相通铭文的还有两件方鼎,一件在丑国,另一件是津城博物馆。
    国内这件肯定是不得出境的国宝,它叫“太保鼎”,应该都是同时代一人所做。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可见太保鼎和太保卣的作者,可能都是西周初年的大臣召公奭。
    两个太保鼎都是清朝咸丰年间,在齐鲁省寿张县梁山出土的。
    而太保卣,据传是民国时期在南河省鹤壁浚县辛村墓葬出土的,估计是传到后代分散入土的。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