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坛】并没有明面上的等级划分,但品质越好的【祭坛】,与【上祇】的距离越近,而资源则分为【皮、髓、血、骨、筋、骸、心】七种品级。
尘玉、晶石就是属于【皮】品的资源,晶髓、尘髓自然不用说,最好的品质的【祭坛】,就是【心品】。
赵君宗自然不会去追求高品质【祭坛】,他选择的【上祇】是【炁皇】,也可以说就是他自己,【祭坛】品质高低也就无所谓了。
他的【晶石、尘玉】很多,直接堆砌成四个斜面的高台【祭坛】,斜度是一模一样的,然后在一边砌出阶梯。
【幕府】内的建造全凭【意志】,也就是需要事行“构思”好,再凝聚成【信息团】,再投入【幕府·统率堂】。
材料充足前提下,【幕府】会自行进行建造,而所建造的样式,则与【设计图】(信息团)没有任何偏差。
如果建筑出现问题,就不是【幕府】的错,而是【幕府主】自身设计有错。
赵君宗直接【意志体】前往【大数据】,提出自己的构想,再由【大数据】进行补充,【设计图】也就没有任何问题。
【祭坛】高99米,不是不能100米或1000米,而是没有意义,“99”米就是传说中,与【上祇】最合适的距离。
低了倒不要紧,但若是超过99米,【上祇】会感受到威胁,从而每次祭祀,不仅贡品被没收,还会遭到惩罚。
他其实是想尝试一下的,但【百分百预知危险】制止,显然这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也不知是消失还是如何的【怀王】赵怀书,建造的【祭坛】是30米,不是他不愿意建造更高,而是他所用的是【骨品】资源。
赵君宗搜集【髓品】资源都颇有难度,何况是高一个品质的【骨品】。
整座99米【祭坛】雕刻着简洁的“纹路”,在这种纹路其实就是“祭祀”的【楔】形字,雕刻上这种纹路才是真正的【祭坛】。
若想获取【上祇】的欢心,可以雕上【上祇】公开的【祇号】,但这种操作会被【上祇】误解,也就是以为【祭祀】者,是想祀奉【祂】。
所以,若不想祀奉任何一个【上祇】,【祭坛】不要随便雕刻【纹路】。
赵君宗也没有雕刻【炁】之楔字纹路,他甚至都没有摆上贡品,直接在【祭祀】高台空处,摆放着“具现”的【炁】楔字雕像。
不是他自己制造的丑陋【炁】之楔字雕像,而是【炁皇】制造出来的,为做区分,他自己制造的是【恐怖印记·炁】,【炁皇】制造的则是【帝之印记·炁】。
【印记】具现需要消耗【行色力】,【行色力】本身是无法制造【印记】的。
祇身、印记就是【上祇】的两种特征,而他在很早前就能制造【印记】,所有制造消耗,都是由【炁皇】承担的。
赵君宗倒是想承担,但他不是【上祇】,哪有资格承担这种层次的消耗。
【印记】具现为高约15米的【炁】之楔字雕像,赵君宗心想这不就超过99米了吗?莫非这最后的1米,只能由【上祇】来增高?
尴尬的事情发生了,他确实能与【大数据】深处的【炁皇】,产生联系。
而以往就算通过【祭祀】,也无法产生直接联系,需要【意志体】前往【大数据】才能联系。
赵君宗无奈将【炁】之楔字雕像收回,然后才中规中矩的,按照【唯祀】信息去修炼。
在空荡荡的【祭坛】高台空地,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长桌上,摆上【尘玉、晶石】做为贡品。
不是特定的【典礼】,“贡品”就没有特定的要求,要求不高的话,【尘玉、晶石】就是最普遍的贡品。
但其他修炼者在此时,不仅【祭坛】品质好,【贡品】同样也是很上档次的,如此就不是【上祇】挑修炼者,而是修炼者挑【上祇】。
【上祇】是统称,也是尊称,就如明明是副科,却不加“副”。
【祇】共有七个层次,【祇上祇】、【太祇】、【大祇】、【天祇】、【地祇】、【位祇】、【圣祇】。
【上祇】的层次与【方】相关,所谓的“一方”,实则就是由【东南西北中】组成的,通俗的说,“方”就是套娃,无穷无尽。
叹了口气,放弃研究“方”,输入【五行五色力】激活这个颇为潦草的【祭坛】。
而他之所以如此随意,就是想引来一位【下祇】,来测试一下【炁皇】是哪个层面的【祇】。
【御后大昊上天】出现时,【炁皇】没有下场,而是摇旗喊来【十谱大祇】,究竟是无法抗击【御后大祇】,还是为节省资源而“借力打力”呢?
又或者说,【炁皇】已经丧失【祇】的一些威能?又或许不是丧失,而是已经转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