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干宋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得胜班师(求月票!)

第二百四十三章 得胜班师(求月票!)(2/3)


    很快,赵桓就以庆祝胜利的名义下诏大赦天下,诏曰:
    「朕嗣承圣谟,获绍大统,适边廷之懈弛,致郊畿之绎骚。荷天之灵,俾敌悔祸,既遣使而讲好,遂以盟而退师。载惟千里幅员,罹屠掠之苦;四方遐远,多调发之勤。兵屯撄守扞之劳,编户伤括输之急。朕每念此,恻然痛心,不能保绥,乃使重困,永思厥咎,在予一人。是用疏旷荡之恩,沛汪濊之泽,嘉与海内,底于丕中,可大赦天下………
    接着,赵桓又给民众下了道保证书来阐明他的执政理念与态度:
    ——从赵桓的诏书上不难看出,赵桓确实有心发愤图强,至少说得很好听。
    看到赵桓的表态,有些人天真的认为,导致乾军伐宋的罪魁祸首是赵佶,赵桓完完全全是给赵佶背锅的,满打满算,赵桓登基都不到两个月,应该给赵桓一些包容和时间,不过也有一些对赵桓的所作所为很了解的人私下与人说:
    乾军撤军后的第三天,赵桓与赵宋王朝的一众宰执大臣在延和殿商议施政方针。
    徐处仁提议:
    前几天,吴敏突然间提议,令李邦彦落致仕,重新担任太宰。
    吴敏给出来的理由是,少宰张邦昌被李存给带走了,根本无法上朝处理政事,要是太宰也不在朝中,两个宰相之职全都虚位,赵宋朝廷根本无法处理政务。
    赵桓仿佛忘记了五、六天前陈东等太学生上书,搞出来的那场令人触目惊心的大暴乱,他竟然直截了当的就同意了李邦彦落致仕,继续担任赵宋王朝的太宰。
    吴敏很清楚,李邦彦的名声现在已经臭大街了,可为了得到赵桓的宠信,为了将李邦彦请出来斗徐处仁、种师道等主战派,吴敏还是帮李邦彦复出了。
    由此也不难猜到,曾经也是主战派的吴敏,现在已经倒向了主和派。
    此刻,听见徐处仁还要去招惹乾军,破坏他们好不容易才谈下来的和约,李邦彦、吴敏等主和派,纷纷出列表示反对。
    李邦彦厉声说:
    徐处仁毫不退让的反驳道:
    赵桓觉得徐处仁的话很有道理,所以批准了徐处仁的提议,并立即就下令,让姚古、种师中、折彦质、马忠、范琼等宋将立即率兵北上,护送乾军回师。
    种师道得知此事了之后,不顾身体的不适,悄悄告诉一众宋将:…
    很快,就有十余万宋军奉命北上,截击乾军……
    与此同时,右司谏陈公辅挺身而出,弹劾李邦彦及其党羽王孝迪和蔡懋弄权误国,请赵桓罢免他们的职务。
    陈公辅在政和三年以上舍及第第一名的身份进入官场,他先是被授予平江府教授,后到越州任应天府少尹,除秘书朗,不久前,赵桓登基,升陈公辅为右司谏。
    陈公辅忠于职守,崇尚气节,敢于直言。
    陈公辅给赵桓上奏说:
    陈公辅这个奏章一上陈,本来名声就已经极臭的李邦彦,立即就又陷入到了民众的攻击当中,到处都是请求赵桓治李邦彦误国之罪的声音。
    李邦彦见此,知道他这个宰相当不下去了。
    李邦彦于是主动找到赵桓,对赵桓说:
    得说,李邦彦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他已经不适合再当宰相了,所以主动上书赵桓请求致仕,没让赵桓太过为难。
    ——赵桓在当太子的时候,李邦彦为了跟王黼斗,对赵桓就多有庇佑,在赵佶禅位之时,李邦彦也曾给过赵桓很大的帮助,因此赵桓对李邦彦的感情很不一般,以至于赵桓明知道李邦彦有之称,跟他的三观有些不太一样,也让李邦彦做了宰相。
    可是现如今李邦彦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迫于舆论的压力,李邦彦又这么识趣,赵桓也就顺势让李邦彦致仕了。
    不久之后,赵桓下旨,免去李邦彦、王孝迪和蔡懋在朝廷的职务。
    ——王孝迪随后担任醴泉观使,蔡懋随后担任大名府府尹,李邦彦则请求补足其守孝的时间,赵桓准奏,命他前去提举亳州明道宫。
    李邦彦等人被罢职了之后,赵宋王朝的决策中心又进
    行了改组,形成了新的领导班子:…
    以张邦昌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吴敏为少宰;徐处仁为中书侍郎,兼职知枢密院事;唐恪为同知枢密院;耿南仲为尚书左丞;李梲为尚书右丞……
    ……
    由于奉命北上追赶乾军的宋军是分头行动,所以他们进军的步伐很不一致。
    其中最快的就是,奉种师道之命去追击乾军的马忠和范琼所率领的两万骑兵,他们仗着马军的速度快,很快就追过了黄河,然后继续沿着乾军的足迹北上。
    而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部,由于接到的命令比较晚,又有大量的步军行军速度比较迟缓,使得他们迟迟都没能赶到黄河沿线。
    值得一提的是,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军之所以行军迟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