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诸天大明联盟 > 第三百七十四章 王阳明请辞

第三百七十四章 王阳明请辞(1/2)

    王阳明悟出浩然正气四步修行法门,将道种融于天地,传道于众生,造福整个大明十六朝。
    短时间内,诸多儒学大家纷纷自废武道根基,转而修行浩然正气。
    文天祥书写《正气歌》,一步迈入胸怀日月的境界。
    杨慎高声朗诵《临江仙》,让人仿佛梦回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境界不逊色于文天祥。
    李东阳,刘伯温,吕昶,宋廉,刘三吾,三杨,解缙
    诸多儒学大家,或是一步迈入胸怀日月,或是明德正心,最差的都凝聚了浩气长河。
    大明十六朝因此掀起一波儒道狂潮,没能领悟浩然正气的,都不好意思自称读书人。
    领悟浩然正气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这仿佛已经成了一种潮流。
    没领悟浩然正气的,那就是心思不正,意念不坚,走哪到都被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
    当了官却没能领悟浩然正气,那就有可能是贪官污吏。
    没当官的读书人未尝领悟浩然正气,未来可能是贪官污吏。
    天下人异样的眼光,让未曾领悟浩然正气的官员,士子,都极为的难受,却也毫无办法。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逐渐演变成了读书不足贵,浩然第一等的局面。
    读书不算什么,读书读出浩然正气,诚心正意,守正辟邪,才算是真正的读书人,才值得被尊敬。
    浩然正气带来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浪潮一阵接着一阵,好在影响是正面的,并未闹出多大乱子。
    顶多就是未领悟浩然正气的读书人受不了他人异样的眼光,在大街上与人吵架而已。
    “王卿,你都想好了?”
    豹房偏殿内,朱厚照与王阳明君臣相对而坐,朱厚照面色严肃而郑重道。
    尽管早就知道王阳明在明悟己道之后,会选择卸任请辞而去,可是真到了面对的时候,他还是十分的不舍。
    他的太武朝能有今日之鼎盛,离不开王阳明的帮助。
    “臣本布衣之身,能得陛下看重,鼎力支持,为天下百姓做些事,臣心里万分感念陛下之恩。”
    “而今我朝运势蒸蒸日上,臣已起不到多大作用,是时候离去了。”
    “相较于统领国政,臣更倾向于做一个教书先生。”
    王阳明微笑道,他已经明悟了自己的路,那就是教化,以胸中所学教化众生,才是他要走的路。
    “先生走出了自己的路,朕亦为先生感到高兴。”
    “既如此,朕就不挽留了,只希望你我君臣情谊永在。”
    称呼从“卿”变成了“先生”,朱厚照没有过多挽留。
    个人有个人要走的路,王阳明已然入道,他为其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唯有选择成全。
    “先生往后有何打算?”
    朱厚照问道,王阳明卸下内阁首辅的位置,不代表就彻底退出了朝堂,他有意给王阳明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
    既能满足王阳明教化之愿,还能让王阳明继续为他发光发热。
    “臣打算建立一座书院,讲学授课,培养更多真正的读书人。”
    “随着时代变迁,读书人的风气都坏了,臣有意拨乱反正。”
    “真正的读书人诚心正意,守正辟邪,为名利而不择手段,非读书人所为。”
    王阳明的话语中带着一股浓烈的神圣感。
    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本就是世上最神圣的事情。
    “先生越来越有圣人之风采了。”
    朱厚照眼中尽是赞赏之色。
    “不敢与圣人比较,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罢了。”
    王阳明微微摇头,他虽有圣人之资,但距离圣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先生卸任内阁首辅后,朕有意让杨一清接任,他同时还掌管着日月学宫。”
    “内阁首辅事务繁重,掌管日月学宫只会分散他的精力,先生既然打算传道授业,便不妨接过日月学宫。”
    “一来,日月学宫百家争鸣,先生要传道授业,渠道会更加广阔,二来,朕希望先生能够留在京城坐镇。”
    “大战将至,有先生坐镇,朕,心安。”
    随着宇宙星空文明入侵的时间一天天靠近,朱厚照已然开始备战,准备御驾亲征。
    大战一旦展开,京城势必空虚,需要一个实力高强且信得过的人镇守,而这个人,非王阳明莫属。
    朱厚照最信任的人就是他了。
    王阳明没有拒绝朱厚照的安排,日月学宫的确很适合他传道授业,只是有一点,他颇为不解:
    “新的内阁首辅陛下就没考虑过杨廷和杨大人。”
    站在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考量,在他看来,杨廷和比杨一清更适合做内阁首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