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开局成为锦衣卫 > 160、莽撞人啊

160、莽撞人啊(1/7)

热门推荐:
    皇宫,慈宁宫。
    房间内,香炉中飘出丝丝缕缕的烟雾。
    书桉后,静静的坐着一位穿着宫庄的妇人,正是李太后。
    堂中,站着一位穿着银白长袍的男子,容貌无双,眉眼间带着一抹秀气。
    西厂,雨化田!
    只是静静的站在哪里,就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威慑力。
    良久,坐于桌桉后的李太后轻声道:“那名锦衣卫千户逃出去了吗?”
    雨化田恭敬道:“已离开了京城。”
    雨化田迟疑了片刻,说道:“太后,上次的事太过冒险了。”
    “您不该轻易冒险的。”
    闻言,李太后缓缓抬起头,望着窗外,感慨道:“自张阁老故去后,这朝堂越来不像朝堂了。”
    “若是张阁老尚在,那些个人又岂敢冒头。”
    说着,她站起了身,缓缓道:“如今这朝堂需要一个人,一个遏制百官的人。”
    “他们对皇权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敬畏之心。”
    “东厂已是势大,若是再由其发展下去,将来成祸患。”
    “西厂虽较弱于东厂,但你之身份特殊,不易出面,否则那些百官们就该忌惮了。”
    西厂本就是由宦官统率,对于那群文人而言,心中颇为抵触。
    一句宦官干政,就是大忌!
    这必将遭到整个天下士族文人的反对。
    只可惜,以前的锦衣卫被压的太狠,已经失去了以往的权威。
    李太后踱步走至窗前,轻笑道:“这位新的镇抚使倒是不错的人选。”
    “上次的事,足见其能力。”
    “在他的身上,有那么一刻,我竟看见了张阁老的影子。”
    那个人虽是一介书生,但其城府,智谋,整个天下无出其右。
    “唉……”李太后轻轻叹了口气。
    她亦是听过政的,以前倒也醉心权力,但如今听着宫外的事,却只感到头疼。
    不知不觉,她想到了张阁老最后一次入宫时对她所言。
    “本宫欲重新推行张阁老的政策,如此一来,那些个世家勋贵将是最大的阻碍。”
    “但有些事不能由皇帝去做。”
    “所以此次本宫才会默许那些人的动作,让他们自己浮出水面。”
    “这个朝堂是该清理一遍了。”
    雨化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最近太后一系列的动作连他都感到费解。
    这位或许算不得最聪明的人,但她曾拥有着这天底下城府最深之人。
    那位在时,整个朝堂上只有一个声音,而不是像现在,党派林立。
    那一夜,那位首辅曾秘密入宫,谁也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
    雨化田迟疑道:“此人行事无度,将来恐成大乱。”
    李太后暼了他一眼,平澹道:“但他没有根基。”
    “在这朝中,能帮他的只有皇帝。”
    “若是必须要有一个人来做恶人,那就由本宫来吧。”
    见状,雨化田不再多言。
    只是他觉得,此子不像是一个安分的主。
    李太后望着窗外,久久不语。
    其实真正令她改变想法的,是自己兄长的叛乱造反。
    他们是自己的兄长!
    是这大明的外戚!
    她给了他们一切的殊荣。
    但他们还是造反了,若是成功,自己又将处于何地?
    他们还会尊自己于太后吗?
    显然,他们心中并无自己这个亲族,不然也就不会去造反。
    连自己的兄长都在想着造反,那么其他人又当如何。
    “你说的没错啊。”她在内心默默道了一声,神色间似有一丝追忆。
    曾经,那个老东西入宫,他们都会见上一面。
    似乎有他在,什么事都不再是事。
    李太后平静道:“等他回京后,就将玉燕赐给他吧。”
    ……
    京中,东城。
    史家,
    山东史家,在元朝时就已威名赫赫。
    不过他们的祖先却是依靠投降蒙元,才得享富贵。
    史家起于宋金之争之时,一直流传至今,家族绵延数百年。
    京城算是史家的一处居住之地,而他们的真正的根基一直在山东。
    巨大的庭院内,一位面近五十的老者缓缓练着功。
    突然间,一人匆匆闯入,神色慌张道:“老爷,出事了。”
    史泽权缓缓睁开眼,颦眉道:“什么事?”
    来人深吸了一口气,迅速道:“那位锦衣卫千户严觉逃出了城。”
    “废物!”史泽权脸色骤然一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