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隋软饭王 > 303封禅改元,国泰民安隐神龙

303封禅改元,国泰民安隐神龙(1/2)

    在龙卫对崔氏严密的监控下,崔氏的那一点自以为是的自保措施,根本就没有逃过龙卫的法眼。
    龙卫们虽然不知道李睿和女帝对崔氏最后的处理想法,但是不管最后如何处理,他们能知道的一点,那就是李睿是绝对不会允许崔氏有人出逃的。
    所以,负责这次渗透的钱二十一很自然的就安排了龙卫,对意图逃离的崔氏人员进行了截杀。
    龙卫都是什么武学境界?最差的都是高级大宗师。
    对那些最多只是初级大宗师境界的,用来保护精英子弟的护道者来说,龙卫就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高山和围墙。
    所以,毫无意外的,在女帝仪仗离开以后,崔氏宗祠门口,就出现了这座由崔氏精英子弟及其家属和护道者人头垒起来的京观。
    远处,李睿一边在软榻上,勤恳的做着拓荒的老黄牛,一边嘴角一挑,内心呵呵冷笑,这就算是对你们崔氏不尊自己媳妇的一点点教训吧。
    更大更多的教训后面他自然会慢慢的安排。
    随着经历事情的增加,李睿现在也不会想着对所有的反对势力都武断的一刀切了。
    比如夜枭队,要是当年李睿只是简单的一刀下去,麻烦是少了,也省心了,可是这偌大的江湖,难道还要黑山卫再安排人去统一?
    那样,自己给其他人的感官一定就是吃相太难看。
    现在,自己也就只安排了一个王三过去,这整个夜枭队还不是成为了自己管理江湖的一大利器?
    所以,在国内矛盾上,李睿的策略是:堵不如疏。并不需要像对外战争中的那么斩尽杀绝。
    也正是有这种觉悟,七大门阀世家也才没有被彻底消亡,而是在对李氏和崔氏做出了足够的警醒之后,进行适当的管理就好。
    当然,这崔家还是要再收拾一下的。
    在李睿想七想八的时候,一只柔软的小手攀上了他的肩头,已经化作一滩水的杨婵儿的妮侬声传入耳中。
    瞬间,李睿就把这些如何对付门阀世家的杂念抛出了脑海,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如何取悦自己媳妇的伟大事业中去了。
    隋大业十八年九月三十日,李睿、杨婵儿夫妇到达泰山脚下。
    这一个多月,李睿是带着自己的媳妇在赶路和清理门阀,而泰山脚下的所有大隋官员,却也是没有一刻安宁的。
    早在七月间,女帝就安排人到了这泰山所在的奉高县,开始做封婵的准备了。
    两个月以来,女帝所派之人,已经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
    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
    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
    隋大业十八年十月初一。
    隋女帝杨泽天,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
    为体现李睿的价值和与以前封婵帝王皇后的不同,女帝行初献礼毕,李
    (本章未完,请翻页)
    睿升坛亚献。
    具体祭天诏书,均作为大隋机密文献,外人不可查。
    封禅结束后,女帝杨泽天携帝夫李睿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坤封,改奉高县为坤封县。
    并把此次封禅事宜在泰山刻石以做纪念。
    只是这次的在石头上刻字的活,没有劳民伤财的动用民夫,更没有搭巨大的脚手架。
    而是由李睿龙卫中的七个卫星境高手,用了一昼夜功夫在泰山峭壁上镌刻成功。
    此等神迹,在被老百姓传开以后,也成为女帝正统统治的一个代表。
    要不是上天眷顾,哪能在一夜之间在悬崖峭壁之上出现大约五百字的对女帝歌功颂德的长文?
    对有理智的人来说,这摩崖石刻,就算不是神仙留书,那至少也说明了女帝掌握了这种制造出神迹的方法。
    不管是哪一种传说,都是对加强女帝统治有利,对李睿继续享受现在的生活有利,他们两口子当然也就乐见其成,并适当引导了。
    经过李睿控制下的舆论集团的宣传,以及那《大隋日报》不遗余力的天天宣传。大隋的老百姓和官员在李睿各种疲劳宣传攻势下,已经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了。
    所以,女帝在朝野的地位,在如此密集的造势下,已经几乎达到了前人圣皇的口碑了。
    相应的,作为女帝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