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美利坚财富之路 > 第98章:示威(十更求订阅)

第98章:示威(十更求订阅)(1/3)

    纽约,曼哈顿。
    罗伯特·莫根索的办公室里。
    罗伯特翻开这一期的《纽约观察家》报,仔仔细细的看起它的头版头条来。
    罗伯特先看了一下这个头版头条的作者,发现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这个作者,罗伯特知道,是一个年轻的撰稿人。
    目前是《纽约客》的专栏作家,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的特约撰稿人。
    此人文风犀利,语言幽默,虽然大部分作品都不属于虚构,又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者一个故事展开。
    但其中的故事情节却一般比较曲折,看他的文章很有波澜起伏的韵味。
    这篇报道中。
    在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笔下,亚伯·史密斯成了一个在德克萨斯州,大学刚刚毕业。
    因为理念与自己父亲不同,在父亲不支持的情况下。
    偷偷从家里跑出来,跑到了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自我奋斗的当代年轻人。
    文章里还说,亚伯·史密斯刚到纽约的时候,身上只有七十美元。
    看到这里,罗伯特忍不住骂了起来——“fxxyou!这是在胡编乱造。”
    据罗伯特所知,那个叫亚伯·史密斯的年轻人。
    来到纽约的第三天,就开始在外汇市场中进行交易。
    并且第一次交易,数额就高达七万美元。
    现在说他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七十美元。
    那后面的七万美元是哪里变出来的?
    抢银行的吗?
    罗伯特好奇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后面会怎么继续编。
    罗伯特继续看下去。
    文章里,这个年轻的英裔加拿大籍美国作家。
    用一种富有传奇,很有那种跌宕起伏的剧情,描述了亚伯·史密斯在华尔街前三个月赚钱的经历。
    【这天,史密斯在吃早餐。突然有张报纸,掉落到了他的脚上。他捡起来一看,报纸上说今日日元会下跌。】
    【然后他就拿着这张报纸,进了交易所,买了日元下跌。】
    【这天傍晚,他就赚了9万美元。】
    “太扯了!”
    罗伯特·莫根索评价。
    但罗伯特知道,这种平铺直述,很容易吸引读者。
    罗伯特一边批评,一边仔细阅读。
    他花了半小时,看完了这篇最少有3000个单词长的文章。
    看完以后,罗伯特皱了皱眉。
    他把报纸放下,另一只手下意识的拿起咖啡杯喝了一口。
    却发现咖啡杯里的咖啡已经空了,在刚才已经被他喝完了。
    这意味着罗伯特刚才看得很投入。
    把空的咖啡杯放下,罗伯特站了起来,在办公室里渡步了一圈。
    随后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拿起座机电话,按下“1”。
    电话响了起来,“您好,莫根索先生。”
    “泰兰德,帮我拨打一下亚瑟·卡特的电话。”
    罗伯特吩咐自己的秘书道。
    “好的。是《纽约观察家》的亚瑟·卡特先生吗?”秘书确认道。
    “没有错。”
    “好的,这就为您接通。”
    电话被挂断,嘟嘟响了起来。
    很快,一个声音响起。
    “ hello?”
    “亚瑟,你好,我是罗伯特·莫根索。”
    听到罗伯特的自我介绍,对方沉默了一下。
    “你好,莫根索先生。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抱歉,亚瑟。我想打听一下,今天这一期的《纽约观察家》头版头条的报道,是伱的意思嘛?”
    “额”
    电话对面的亚瑟·卡特说:“莫根索先生,很抱歉。
    从昨天晚上六点钟开始,《纽约观察家》就已经不属于我了,我把它卖掉了。”
    “哦?”罗伯特惊讶。
    亚瑟·卡特一直以来都在谋求出售《纽约观察家》周刊,这件事罗伯特倒是知道的。
    虽然说《纽约观察家》在纽约的精英阶层之间,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但它每期的销量就只有4-6万份左右,销量上不去利润就不行。
    据罗伯特所知,这份报纸貌似一直都在亏损。
    从几年前开始,亚瑟·卡特就一直想卖掉。
    只是赚钱的生意有人没头也愿意干,赔钱的生意送两个头都没人干。
    《纽约观察家》不赚钱,想接手的人自然也寥寥无几。
    亚瑟一直都卖不出去,没想到现在卖出去了。
    “可以告诉我,买家是谁吗?”罗伯特轻声问道。
    “哦,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