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美利坚财富之路 > 第230章:史密斯巨人与最后的拼图

第230章:史密斯巨人与最后的拼图(1/3)

热门推荐:
    「我们这款原型机,最重要的是三部分。」
    「分别是电池,电控管理,以及电机。」
    「其电池组板,由10组电池组串联而成。每组电池组由444节锂电池,每74节并联形成。」
    「也就是说,这台车用了50电池,电池品牌是索尼最新款的18650电池。」
    「电池板中的10块电池组均衡平铺在壳体上,整体结构紧凑,平铺有利于散热;每一组电池组由六组单体电池包串联而成。」
    「总蓄电量大约为468千瓦。」
    「电机目前用的是三菱电机的。」
    「因为是原型机,这些都是直接采购的外部产品。」
    「目前整辆电动车上下,唯一有我们自己技术的产品,就是电控系统了。」
    科研棚里,汉斯教授在数十人面前,对亚伯侃侃而谈。
    「这辆车子的电池组,由数千节18650电池进行串、并联组成一整块电池板。」
    「我们除了要做简单的整合工作,还需要考虑到电池内部的散热性能,以免电池板内部温度过高造成故障,同样还要考虑到冬天气温过低带来的电池性能下降问题。」
    「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先开发了一套电控管理。目前这套电控管理完美,可以有效避免以上这些问题。」
    亚伯听了汉斯教授说了快有十分钟,他忍不住举手打断了汉斯教授的长篇大论。
    亚伯开口问道:
    「也就是说,除了电控技术以外。其他的买的都是现成的了?」
    汉斯教授大方点头承认:
    「是的。因为您太急了。您想要马上看到原型机,目前只能用这个办法。」
    「真正的科研。尤其是这种走在时代前端的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
    「电池技术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够研究出来。随后的生产也需要时间。」
    「电机简单,但市面上已经有很好的产品,我们也可以直接采购。」
    「唯一能马上见到成效的,那就只有电池管理技术了。」
    亚伯听了他的解释,微微点头。
    亚伯自己也记得,平行时空中的特斯拉。
    它的第一辆产品,就是除了电控技术是它自己的,其他全都是外面买来的组装产品。
    那个特斯拉这么做,这边的特斯拉在自己要求尽快见到成效的情况下。
    同样也这么做。
    那就意味着这种做法,应该是时间与成本方面最低的选择了。
    但亚伯很清楚,自己的特斯拉,是不会走平行时空的特斯拉走的那一条路的。
    马斯克的特斯拉确实是获得了成功。
    不管是他自己,还是特斯拉的股东们,都靠着特斯拉赚到了很多钱。
    但如果仅仅只是赚钱的话,亚伯完全没必要折腾这样一个技术都不成熟的东西。
    亚伯有更多的地方,更好的办法,能够做到更快的赚钱。
    亚伯之所以选择电动汽车这条赛道。
    是因为这条赛道,若是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话。
    它绝不会比传统的汽油汽车工业来的小。
    而汽车工业,基本上是现代工业当中,承载能力和带动就业能力最强的一个行业。
    看看德系车和日系车,直接养出来了两个世界前五的经济强国就知道了。
    以霓虹人为例。
    霓虹的汽车制造业,直接、间接雇佣的产业工人有540万人。
    &万人背后就是500万个以上的家庭。
    辐射人口超过1000万人以上。
    更重要的是这个产业链中的工人,收入在普通人阶级中都是中间偏上阶段的。
    这批人和他们的家庭,属于霓虹的社会中坚。
    再说德国,德国大约有3500万左右的就业人口。
    而在这三千五百万人之中。德国汽车产业工人(包括间接就业)占据了530万人左右。
    和霓虹人差不多,汽车就是这两个国家的主要命脉产业。
    从这就看得出来,汽车工业绝对是现代工业,在社会就业中的顶梁柱。
    最后再说美国,美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衰败了几十年。
    那条触目惊心的「绣带」,就是美国汽车产业衰败的痕迹。
    亚伯手上有最新的美国汽车工业的数据。
    去年2000年,美国的汽车产业链占据美国的gdp只剩下7左右,整个产业只剩下上百万人左右。
    和霓虹、德国一比,可以说已经非常衰弱。
    亚伯选择电动汽车作为自己产业中的三驾马车之一。
    就是因为他想要,提前打造电动汽车产业这个产业。
    并且直接把产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