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高官 > 370章拔出萝卜带出泥

370章拔出萝卜带出泥(2/2)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一眼就看到了头戴白色安全帽,正站在工地边缘部位接受电视台采访的苏羽寰。而在电视台记者的身后,则围拢着几个区府办和广电局的官员。
    彭远征回头与李雪燕交换了一个眼神,吴明犷和施萍匆忙跑回来喘息道,“彭书记,苏区长来得急,我们……”
    彭远征挥了挥手,也没有跟吴明犷和施萍说什么,奔着区府办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孔祥君就走了过去。
    “孔主任。”彭远征淡淡地伸出手去。
    孔祥君扭头一看是彭远征,脸上立即浮起一丝恭谨和谄媚的笑容,地跟彭远征握手,态度比以往起码热情了十倍有余。
    其实也难怪。彭远征即将出任区委常委,在常委会上就有投票权。孔祥君要想再进一步,彭远征固然说了不算,但如果要投反对票,也对他很不利。
    “彭书记,我正想跟领导汇报呢。”孔祥君媚笑着凑过来低低道,“省电视台的人来区里采访苏区长,苏区长提出要深入经济发展一线,就定了你们镇里的工地。信杰企业集团跟云水镇合作的这个项目也算是区里93年的重点工程之一……”
    孔祥君小心翼翼地解释着。如果彭远征没有“区委常委”这个准头衔,想必他又是另外一种态度。
    彭远征没有计较和在意他的前倨后恭,只是讶然道:“省台来采访苏区长?”
    “是这样啊,彭书记。省台最近推出了一个改革开放区县行的专题节目,苏区长是省台定下的采访对象之一,本来说要下个月才来的,后来苏区长跟省台沟通了一下,就把我们区的节目提前到这个月。”
    孔祥君笑着回答。
    彭远征哦了一声,也没再问,静静地站在那里旁观苏羽寰接受省台采访,在几个记者的要求下,不断摆拍,不断拿着各种“动作”。
    苏羽寰站在原地跟省电视台的记者说说笑笑,孔祥君笑吟吟地跑了过来,向彭远征道,“彭书记,电视台的记者说要补拍几个展现当地群众收入提高生活富裕的镜头,苏区长指示说让镇里配合一下。”
    彭远征哦了一声,“怎么配合?让他们来跟我说!”
    苏羽寰陪着几个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也走过来,苏羽寰扫了彭远征一眼,微微一笑,“远征同志,省台的记者说要补拍几个镜头,反应一下咱们镇里老百姓的生活,你找几个人帮着搞搞……”
    彭远征也笑笑,“苏区长,配合没问题,只是怎么个配合法,还请省台的记者同志明说吧。”
    一个30多岁的男记者似乎是节目组的负责人,他望着彭远征笑道,“先去一户人家看看情况再说,最好是找一家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这样上了镜头也好看。”
    ……
    ……
    彭远征立即安排了云水村的一户群众。一干区镇官员,包括彭远征和苏羽寰在内,带着几个省台的记者赶了过去,这些记者扛着摄像机对着人家家里一阵猛拍,最后那领头的男记者又笑道望着区镇官员,“哪位领导带着现金?多拿些出来给我们当当道具。”
    孔祥君立即跟几个区府办的人凑了一千多现金出来。男记者将一摞现金递给这户人家的女主人,笑着:“大嫂,你冲着镜头数钱就是,要面带微笑,不要看我们的镜头,要看你手里的钞票!”
    彭远征当场就有些生气了。他也是干宣传出身的人,怎么能不明白这些省台的记者让人对着镜头数钱是什么意图——老实巴交的农民美滋滋的数钱镜头,更加烘托出新闻的“看点”和“亮点”;也或许唯有此,才能表达出农民富裕起来的喜悦之情和“感谢政府”的感激之情。
    作为曾经的宣传运作高手,彭远征对这种现场摆拍并不陌生,也不是不能接受。但凡事都有个底线——把老百姓当道具让之在镜头前数钱,然后极尽渲染放大,这就超越了新闻宣传的基本伦理底线,让他极为反感。(未完待续。。)
    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