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三国开局斩关羽 > 第四八六章 取天下者,必华雄也!

第四八六章 取天下者,必华雄也!(1/3)

    “主公,这……这人太多了,用不了这样多的人……”
    荀攸找到华雄,出声这般说道。
    心中的震撼和复杂,还是没有平息下来。
    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主持事务的时候,会因为前来做事的百姓太多,而感到为难!
    关键是这些百姓,还是自己主动前来的。
    哪怕是现在,修缮郑国渠的人手,已经足够了,还是有源源不断的百姓,带着工具和干粮,携带着一颗火热的心而来。
    要参与到这个事情之中。
    以往朝廷想要动什么工程,召集民夫了,那都必须使用强制性的手段,各种的拉壮丁,摊派硬性指标。
    许许多多的人,都对此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甚至于有很多,因此而造反作乱的。
    结果现在,轮到主公华雄召集百姓修缮水渠了,只不过是发下了命令,进行了一些动员,这样的多的百姓,就有一个个自发的前来了!
    这里面的差距,差的可实在是太大了!
    说实话,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自经历了这些,荀攸打死都不相信,有一天这些百姓会变成这样,会因为一个人的一声令下,而全部热情高涨的行动起来!
    在以往的时候,荀攸对于华雄取天下,还不够坚信。
    但是现在,在见到了这样的一幕之后,他是真的相信了。
    今后取天下者,必是华雄!
    因为,别人已经没有办法和他相争了!
    有这样多衷心拥护他的人,试问苍茫大地,谁与争锋?
    根本无人能够抵挡!
    此时,荀攸再一次的想起了孟子所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句话用在华雄和关中广大百姓身上,也无比的合适!
    正是其最好的体现。
    华雄听了荀攸的话,看了那众多的百姓,以及那还在源源不断而来的百姓,心中也是感慨良多。
    这就是这片大地上,所生活的百姓啊!
    他们的要求是真不多。
    只要你对他们好,他们就能将之牢牢的记住……
    “既然这样的话,那就再‘开辟一个战场’。”
    华雄出声说道。
    华雄之前,有些低估了自己在关中这里的动员能力。
    见到众多百姓纷纷而来之后,心中感慨的同时,也在想相应的办法。
    让这些前来的百姓回去,显然是不太行的。
    既然人手足够充裕,那就不如在不影响郑国渠修缮的情况下,引领其余的人手,去修缮其余的水渠。
    关中这里的水渠,可不仅仅只有一个郑国渠。
    除了郑国渠之外,还有白公渠。
    郑国渠从泾河中取水,向东而去,最终注入到了关中的洛水之中。
    白公渠同样是从的泾河取水,最终汇到了渭水之中。
    白公渠全长两百余里,灌既的面积也非常多。
    主要是将郑国渠南面,郑国渠无法灌既到了土地给灌既到了。
    是关中除了郑国渠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
    只不过,因为年久失修,和郑国渠一样,很多地方都不能使用了。
    基本上接近于荒废想要再次使用,同样需要修缮。
    除了郑国渠,白公渠之外,关中还有龙首渠等水渠。
    其中,龙首渠为汉武帝的时候修建出来的,修建的时候,还从中挖出来了龙首骨骼,所以称之为龙首渠。
    按照后世的说法,挖出来的其实是恐龙化石……
    关中这片土地上,先是兴起了秦朝,后来西汉兴起,在这里建立统治两百年。
    几百年的时间下来,这片都城之所在的地方,被人修建了很多的水利工程。
    只不过,随着东汉迁都洛阳,中心转移,很多的水利工程,都逐渐年久失修,不可使用。
    华雄现在在关中这里,准备修建水渠抗旱,其实不需要开挖新的水渠,只需要将之前曾经存在过的水渠,都给重新修缮一遍,就已经差不多够用了。
    这就是八百里秦川的底蕴之所在。
    听到华雄的话之后荀攸点了点头。
    他其实也是这样的想法。
    既然华雄说了,明年将是大旱,现在又能动用这样强大的力量,那干脆多修缮一些水渠好了。
    现在多修缮一些,那之后应对旱灾的时候,就能多出一份保障。
    粮食这种东西永远都不会嫌少,尤其是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更是重要。
    将这个事情确定下来之后,华雄很快就将马钧给找来,将这事情说与了马钧听。
    经过这些日子的实践检验,马钧确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