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顽贼 > 第三百八十一章 文字

第三百八十一章 文字(3/3)

尽黄台吉远征碎叶城,打得哈萨克汗满地找牙,不服气追上去,又被切尽黄台吉率七百人打出一场玄幻大胜,属于漫长历史中的意外。
    一听巴图尔珲台吉认为元帅府军队野战比哈萨克弱,国师汗缓缓颔首:“可以引诱他们来袭击我们。”
    说完这句话,国师汗决定召集诸部贵族到芒拉河议事。
    刚做出这个决定,他就对巴图尔珲台吉道:“我们向西,在河卡草原跟他们作战,不过准噶尔部要晚些过去。”
    巴图尔珲台吉问道:“为啥?”
    国师汗抬手指向东边:“山城里有个大汗,想必早就憋得受不了,若元帅府大军南下,他多半会从城里出来,需要台吉伏击他一阵。”
    珲台吉心中对这样的安排并无异议,率领军队伏击林丹汗,可比跟那些拿着怪模怪样的元帅府军队作战简单多了。
    不过他并未立即答应,反而问道:“帐外那个拴在柱子上的人是谁?”
    “一个察哈尔探子,土默川的汉人。”
    “汉人?我还以为他是个卫拉特人。”
    提起帐外拴着的俘虏,国师汗就露出想笑又笑不出来的复杂神情:“我也以为他是卫拉特人。”
    那个探子装得太像,有卫拉特人的发型、操着一口流利的蒙古方言、有全套的卫拉特骑兵装备、甚至就连辫子上的小饰品都做到以假乱真。
    甚至就连他被发现,也是因为装得太像、太专业了。
    在一群出征半年的卫拉特士兵里,每个人的脑袋上都长出半寸甚至一寸的头发,混进来一个头顶剃得干干净净的人。
    在一群因炎炎夏日休整,统统光着膀子光着脚的卫拉特战士里,出现一个全副武装满头大汗的人。
    在一群普遍五尺二三寸高、一百二三十斤的卫拉特男人里,出现一个五尺五寸高、浑身肥肉包肌肉,看着至少一百六十斤的壮汉。
    尤其是言语,言语是最大的纰漏。
    什么是卫拉特?
    卫拉特人的沟通的代价非常大,蒙古言语并非唯一用语,不要说如今四个大部落的战士们聚在一起,就算单独一个大部落,里面的人都很难流畅沟通。
    单就准噶尔部,有操着突厥方言的哈萨克部众、教授蒙古人枪炮的西域回回,给大伙传教的西番僧人僧兵,甚至还有俘虏招降的哥萨克。
    各色人等长久生活在一起,言语早就混到一起。
    这是卫拉特最黑暗的时代。
    由于常年战乱,大贵族尚且朝不保夕,小贵族的财富更是难以积累,拥有知识的人几乎在战争中消失殆尽。
    别说牧民,就连王公贵族,绝大多数也是文盲。
    这不会干扰到部落的日常生活,但影响却格外深远,他们的语言愈加混乱,进一步导致文字失效。
    而文字失效带来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历史与史诗、文化和知识,正在消亡。
    人们经常说着穿插突厥方言的蒙古话,突然从回回那借俩词儿过来,里面夹杂着自僧人那学来的西番名词,对话过程中还一定有三五个保准谁都听不懂的地方方言。
    你说我猜是一种正常且普遍的沟通方式。
    这节骨眼上,突然冒出来一个酷热环境下全副武装、坚持体面仪容仪表、格外高大强壮的漠南方言大师?
    这个身体条件、这个知识储备、这个纪律,怎么看都不像卫拉特,甚至不像察哈尔。
    国师汗现在对这人究竟是不是土默特还将信将疑呢。
    但巴图尔珲台吉并不在意此人的来路,只是问道:“他识字?”
    “他说他叫戴道子,认识汉文,还会写。”
    啪地一声,珲台吉鼓掌道:“把这人给我,我就去伏击察哈尔汗。”
    他要创建一种新的文字,属于卫拉特属于准噶尔的文字!
    ------题外话------
    晚上好!给小朋友照了三天蓝光,黄疸可算下来了,明天再去让大夫看看,应该没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