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525章 张好古与朱由校,互相成就!

第0525章 张好古与朱由校,互相成就!(1/2)

    徐光启要去东北。
    跟着一起去的还有宋应星。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农学院的一部分精英子弟,他们要在东北培育可以合适东北这个鬼天气的农作物。
    一旦真的就让徐光启成功了。
    那么,整个辽东就不再是苦寒之地,而是塞外小江南。
    那个时候,东北可以带给更大的粮食收获。
    别人不知道,张好古还能不知道么?
    那可是黑土地啊。
    “去辽东?”
    内政处
    朱由校不由得微微一愣,忍不住道:“这好好的要去什么东北?”
    坦白说,朱由校对徐光启印象很不错。
    这工部尚书说是徐光启,其实是朱由校,当然,有些时候也会是张好古,毕竟水利工程,一些基础建设朱由校也未必就懂。
    很多事情还是让张好古来操刀。
    真正让朱由校印象不错的是,这家伙,是真的办实事儿的,他是真的会认认真真的去耕田,而且,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农作物生产的。
    这小老头居然真的在北方弄出来了水稻,而且这个产量还不是很低的样子。
    培育更加优良的种子,让这些农作物渐渐的适应酷寒的天气。
    至于杂交水稻。
    这两年倒是弄出来了一点眉目,结果,今年来了一场大分离,可谓是功亏一篑。
    但是,失败了也好,张好古就跟一群人继续总结经验。
    失败个几百次,几千次,总是会有成功的时候。
    只要成功一次,只要这个理论基础有了,那么,后面就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慢慢的推进了。
    除此之外,就是化肥。
    张好古自然是没有能力大规模的弄出化肥工厂的,不过,土法造化肥还是没问题的,这些化肥生产出来,也主要是放在试验田使用。
    看看,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会不会存在使用方法的问题。
    一旦出现了就需要及时改正。
    两个核心的东西。
    一个是硫酸钙,另一个就是过磷酸钙。
    这硫酸钙倒也好办,直接露天开采就行,多为山坡露天,台阶式采矿,国内绝大多数石膏矿山采用手选法,有的矿山生产矿石不加任何选别,采出矿石即为矿产品。将天然石膏矿除净杂质、泥土经煅烧磨粉而成。
    硫酸钙和粪便结合,过磷酸钙就是需要磷矿和硫酸。
    目前,硫酸虽然可以生产,但是都是小规模的生产。
    主要采购方还是徐光启的试验田。
    “皇上!”
    张好古随手递给了朱由校一份奏本:“皇上请看!”
    朱由校随手打开了奏本,这却是以一份实验记录。
    对于这个东西,朱由校并不陌生,甚至于可以说是十分的熟悉了,这是一组对照实验,一边是用土法造化肥的,另一边是不用的。
    一边精挑细选出来的育种,另一边则是普通的种子。
    育种使用化肥,育种不使用化肥而是传统的粪便。
    “这育种的粮食产量怎么这么高?”朱由校暗暗的吸了一口气:“亩产居然有四百二十多斤?”
    这个数字还不算什么,不到后世的一半。
    再往下算,不到袁老的三分之一。
    如今这个粮食产量单位也是被张好古给强行修改了,不在是使用一石两石的,主要是单位换算起来麻烦,作者写起来也费劲。
    不过,能在大明做到这一步,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现在,大明亩产北方的粮食亩产夏麦秋粟合起合今市制亩产300斤。南方稻谷折合今市制亩产577斤。
    而朱由校看到的也只是这只是夏麦,只是一季,粟米还是没有算上。
    如果要算上,这粮食的产量至少也是翻倍了的。
    朱由校虽然对农业并不是很感兴趣,却也知道民以食为天的道理。
    老百姓吃饱了饭,才不会去造反。
    化肥的应用,也算是初步的成功了,育种进行的也还算是顺利,如果能全部推广起来,起码能增加15倍的粮食产量。
    密植,化肥,育种,这又能养活多少的大明百姓?
    从天启二年一直到了天启七年,整整五年的时间,徐光启还是做出了不少的努力的。
    张好古道:“徐光启想要在东北弄出一片试验田,尝试这在东北种植水稻,小麦,这若是真的就让徐光启成功了,那么整个辽东,对于整个大明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
    “这粮食种子,可不能让皇太极给夺走!”朱由校还有些警惕的开口道。
    上次,红薯的种子被皇太极给弄走,朱由校就已经是耿耿于怀了,现在,自然是更加的警惕万分。
    张好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