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665章 王师归来,京师欢呼!

第0665章 王师归来,京师欢呼!(1/4)

    浩渺江面,一艘艘福船扬帆顺江而下
    这是如今明军的主力战船,在宝船的建造工艺传承断档后,福船就成为了如今明军的主力战船,这种战船不仅适用于海战,可在深水区航行,其体形也很庞大,虽不如那些三千料,五千料的宝船,但已经是目前明军可自行建造的最大战船,也是经历了实战考验的战船
    可容纳三四十人的鸟船做快骑,于四周游弋;冬船\哨船善攻,可容纳数百人,乃是主力;而最中间的,就是体积最大,势大力雄的福船
    整支船队大小上百艘各类船只依次排开沿江而下,远远眺望去只见一片风帆林立,大船似城郭,小船如飞骑,战阵森严,蔚为壮观
    船队自金沙江至泸州,然后经涪陵江入长江,沿江而下至南京,再沿运河北上,沿途极少停留,只会在少数补给点休整一番随后继续启程
    大明首辅张好古坐在船舱内查看着江南送来的一份份折子,在极少有波澜的江面上,大福船显得极其稳定,张好古得以轻松的处理着一份份折子,如今大明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四方小国可是显得谦卑极了
    历来中原王朝对四方小国的影响力极其深远,自汉以来,历朝历代,中原王朝总会接收很多他国的学子,他们来学习华夏文化,先进的思想,然后带回去继而影响他们的国家,让中原文化的圈子越来越大,逐渐覆盖整个东亚乃至影响到西亚,乃至西洋
    历朝历代皆是如此,汉\唐\宋\元\明,无一例外
    之前各国学子还有那些贵族送来的质子,都是在国子监入学,学习传统儒家文化
    如今大明推行新法,这些小国自然是也想跟着学习大明最新最先进的思想,想进入大同书院学习
    张好古倒不会担心这些小国学习了新政,学习了新法就能回去变法图强了,那不现实
    历朝历代,变法都是自上而下实行的,如果手中没掌握着一支可靠的力量,你拿什麽去变法,去图强
    更何况国家体积在这里摆着,大明多大的疆土多少的人口多少的钱粮,那些小国哪来的本钱变法推行新政
    因此张好古不仅不反对这些小国的学子进入大同书院,相反他还非常支持
    就拿如今的交祉来说,将安南化为交祉,离不开安南士民的支持,让安南的学子都来大明学习,学成之后就是中原文化的忠实簇拥,是大明的忠犬,他们回国后自然会替大明来调教他们的国家
    多好的事情啊,传播华夏思想来影响四方,甚至可以操纵他国内部变革,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本事
    文化有时候可比刀剑好使多了,这是真的能杀人于无形的利器"元辅,前面就到南京了"黄宗羲进来禀报着进程
    这船只一路行来,是需要进行补给和对船身检查的,抵达南京后,所有船只会在检修之后继续启程前往京师
    张好古点了点头:"太冲啊,记得带他们透透风"
    黄宗羲自然清楚张好古说的是什麽人,无非是沐家和安南王以及那些权贵们
    沐家主家老幼妇孺,还有安南王室全部成员,那可是一个都没跑了他们到了京师之后会是个什麽下场想想自然明白
    这些人是别想着什麽发放为奴或者入教坊司这种好事了,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不会有任何其他选择
    因此,这些人眼下不能死,他们需要全须全尾的出现在京师百姓眼前,出现在诸国使臣面前
    出了船舱来到甲板上眺望着两侧,看着沿河两岸的秀丽风光,张好古心情大好:"这大明的山河景色,是怎么看也看不够啊"
    "西南事平定,元辅可以腾出空来多看看这江南风光了"黄宗羲笑道
    黄宗羲是江南人,他是看惯了江南景色的,如今张好古这一番感慨让黄宗羲还是升起了几分骄傲,这江南的景色,就是这么迷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帝王将相流连于这江南风光?
    张好古摆了摆手:"能看一次就不错了,朝中事务繁忙,腾不出多少空咯"
    说着,张好古看向黄宗羲:"太冲啊,趁着年轻,多走走,多看看,这大明的江山,漂亮着呢"
    "不说这江南水乡,就是西南的崇山峻岭,怪石琼林,还有那辽东的白山黑水,塞外的大漠戈壁,草原山脉"
    "读万卷书,需行万里路,看得多了,去的地方多了,对大明各地了解的多了,你才更清楚,朝廷到底是个什麽模样,该怎么治理这偌大的江山"
    黄宗羲有些惶恐:"元辅对学生的期望太高了,学生怕辜负元辅厚望"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张好古将黄宗羲待在身边言传身教,显然是将黄宗羲当作弟子对待的
    张好古的确很看好黄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