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好古看向黄宗羲:"太冲今年也是立冠之年了,自从离开黄家,没了家族的支持,这全靠朝廷俸禄,生活如何啊?"
黄宗羲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学生一人生活足以,偶尔还能与宁人兄等人喝一番酒,就是偶尔看到名家的真迹,囊中羞涩"
张好古又看向顾炎武:"宁人,你呢?"
顾炎武说道:"学生虽出自江东顾氏,但幼时过继,由家母独自抚养成人,如今跟随元辅,家族虽多次要给与资助,但学生都拒绝了"
张好古点点头,无论多大的家族,怎样的名门望族,阳光一照,该怎么龌龊还是怎么龌龊,甚至正因为家大业大,才会滋生出诸多龌龊事来
欺负孤儿寡母也是正常操作,但大家族还顾着点脸面,一般不会把事情做绝,加上顾炎武自幼聪慧,大家族对这样的孩童都会多有照料,以期成人
所以顾炎武能长大成人,还能进入书院读书,说没顾家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明代世家大族把持乡学私塾,互相扶持组建学院,这没点家世才学你凭什麽进去?
而顾炎武也的确没辜负顾家的期望,十四成褚生,随后直接跟了张好古,如今十七岁已经是朝廷的通政参议
十七岁的正五品啊,这已经注定了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这也是为啥顾家现在一门心思想要资助顾炎武的原因,十七岁的正五品,还是在内阁行走,认张好古为师,这么明媚的阳光大道,顾家真的是几辈子都没见过,还有比这更顺畅的坦途吗?
谁都知道陛下春秋正盛,未来还有好几十年,谁都知道陛下和张好古君臣不疑,张相爷是大权在握,这未来几十年,大明朝都是朱由校和张好古执掌的,跟着这样的人,未来无比的光明
但顾炎武不傻,他一不接受家族的资助,二不帮家族人说话,真真正正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因此,顾炎武也没有多少钱,他一个五品的通政参议一年薪俸才多少,而且平日里买书也好,其他也好,都是有花销的,也就是还没一家子人要养,顾炎武花销少罢了
张好古看着这两个年轻人,笑着说道:"这次的京津驰道股票,你们可以买一买嘛,稳赚不亏的,眼下用不到,将来娶妻生子总是用得到的"
黄宗羲有些尴尬,他这二十岁已经是立冠之年了,加上身份特殊,说媒的人还真不是一般多,可他眼下还真没有成家的打算呢
张好古看着黄宗羲这副模样,不由得想起了之前的自己,他喜欢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年轻人思维没有僵化,眼界开拓,能睁眼看世界,有着一腔热血愿意为国为民,而且富有仁心
黄宗羲\顾炎武这样的年轻人,张好古总是愿意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跟在身边多学习一下,将来外放的时候也能更好地坐镇一方
新朝规矩变了,无论是内阁阁老,六部尚书,还是一省总督,一府知府,总是要有基层的经历,有地方履历
黄宗羲和顾炎武迟早要外放出去历练的
示意二人各自去忙后,张好古转身回到桌子前,看着身前的一摞折子摇了摇头,低头继续处理起奏折来
而崔成秀这边回了商务衙门后,想着张好古交代的事情,思来想去决定先去工地看看
当即崔成秀吩咐起来:"安排马车,本官要去城外"
安排好马车后,崔成秀披着件红色风衣就出了商务衙门上了马车,马车一路不停的来到城外抵达工部的工地
虽说是下雪天,但工部的工地上还是有不少人在照料,崔成秀这位三品大员的到来无疑是引起了工地上诸人的注意,一个小官急匆匆过来:"下官见过崔侍郎"
崔文秀点了点头:"本官是领了元辅的令,来看一看进度"
听到是领了张好古的令,这个小官开始带着崔文秀查看工程进度,二人一前一后在已经有了雏形的工地上走着:"崔大人您看,这就是要铺设驰道的地方,眼下我们已经将地面修整出来,夯实地基抬高地面然后铺设碎石,接下来还要再经过数次夯实,然后铺设枕木,架设铁轨"
崔文秀听着这个技术官的讲解,他虽然不懂,但他知道此行他的目的是什麽:"那枕木\铁轨铺设好了,是不是就意味着这段驰道算是修成了?"
小官说道:"回崔侍郎,铁轨架设好这段驰道就是修成了,经过检修后就可以实验通车了"
崔文秀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今年年末,能架设好一段驰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