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如今有多少能量,能发挥出怎样的力量来,他朱由校都不敢去想,一群光有点钱的炒家,还想着动摇朝廷?
「说起来,这些炒家既然如此有钱,朝廷手里的银子是不是也散出去一些,顺道赚些钱?「朱由校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都是赚钱,既然这些炒家有钱,干嘛不赚呢?
大明朝廷如今手里可握着八亿两白银呢,他朱由校手里也有不少银子啊,早早卖出去换成宝钞不好吗?
张好古看了眼朱由校:
朱由校笑道:
这话说的倒是不错,卖出去的银子,迟早还要回来,而且一来一回还能赚不少。更何况这件事也不止那些炒家,指不定背后都有些什么人掺和呢。
辽东?倭国?东南亚那几个面服心不服的小国?亦或者西洋的尼德兰人?弗朗机人?西班牙人?都有可能。
既然都想在大明货币变革中分一杯羹,就要做好自己变成羹汤的觉悟,总要有人吃肉,也总会有人变成肉。
张好古提醒道。
朱由校叹了口气:
张好古说道:
朱由校随手撕下一块羊肉来:
说着,朱由校突然指了指羊肉:
张好古笑着割下一条条烤好的羊肉,一旁的王体乾连忙端来碟子,将其送到朱由校身边:
乾清宫里发生的事,注定传不到外面。
如今整个大明都在面临银价的动荡,顺天府,应天府,山东、河南、江浙、两湖、乃至福广等各省银价都在暴跌。
自从朝廷宣布废弃银本位,银子不再与宝钞挂钩后,银价迎来了第一波动荡,而第二波则是民间掀起的风波,似乎有人无形之中在宣传,银子要不值钱了,银子已经没多少用了,朝廷已经不认银子了。
各种流言蜚语闹得沸沸扬扬,银子也从七八百宝钞顺势跌倒了五六百宝钞,这时候炒家们才是第一次出手收购银子。
随后又有流言蜚语,说朝廷手里握着大批银子,银子的价格还要跌,未来可能跌破一百宝钞,这股流言穿的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这件事,纷纷趁着现在银子还值点钱都抛售银子。
这个时候,银子已经跌倒了三四百宝钞。
这也是炒家们第二次出手大肆收购银两的时候。
顺天府因为是天子脚下,一切都很稳定,朱由检出手收购银子也很豪爽,有多少银子他吃多少银子。
像朱由检这样的,在各省各府都有,这些炒家们都看到了其中隐藏的利益和风险,虽然风险很大,但利益同样巨大,大的遮蔽了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看不到风险,看不到那利益下面巨大的漩涡。
一个又一个炒家拿出自己全部的身价在收购着银子,同时还有大批来历不明的人也在收购着大明各地的银两。
如今银价已经跌倒了一两银子三百五十宝钞左右,他们就拿出三百六十,三百七十宝钞来收购,从各地百姓手里收取银子。
大明的银子是有数的,流通的银子就那么多,只要他们能收上来七成以上,那大明的银价,物价就是他们说了算!
一个疆土万万里,拥有近四千万户的庞大帝国,这是个多么大市场,这个工商业蓬勃发展,繁花似锦的国度,隐藏着多少资源和财富?
若是能掌握其经济,哪怕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也是无法估量的财富!
更何况掌握其经济就能掌握其朝廷,面对海量的金银,就算是帝王将相还能无动于衷?当然是否!
海量的金银,哪怕是坐拥天下的帝王也无法无动于衷,但这些人显然忽略了,帝王是规则制定者,而不是规则遵循者,强势的帝王有掀翻棋盘的能力,无非就是摧毁一切重演规则。
朱由校有这个自信,张好古也有这个自信,哪怕这些人真的能买下大明朝七成的银子又如何?
这些银子又带不出大明,朝廷只需要一个政策下来,银子不流通,那银子在大明就不值钱。
而朝廷的政策,必然可以得到顺利的执行,因为大明朝廷有数十万新军,数十万日日训练,三餐饱食,拥有大明最先进也是世界第一流装备武器的,接受最先进军事思想的全职士兵。
这些士兵的军事素养,身体素质,乃至武器装备都是最好的,他们一个人就可以堪比寻常五人乃至十人的战力,这就是朝廷最大的底气,是可以掀翻棋盘推倒一切重来的力量。
当然,那些炒家还没资格让朝廷掀翻棋盘,因为他们错误的估计了大明的银子数量。所以,在这些炒家肆无忌惮的收购银子,大肆宣扬朝廷要放弃银子,要更换货币引得地方慌乱时,各地衙门也好,那些大商人,大士绅也好,他们全都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