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开局北美1400年:正在建国 > 【155】体系升级

【155】体系升级(1/4)

    等圣殿山修士到来前。
    周黎安继续翻看报纸,不得不说法则修士给人带来的惊喜,远超想象。
    先说人口统计。
    之前只是粗略作过上报,并且没有追踪更新。
    如当初各部抵达均衡,作过一次清查就没下文了,后来各部出生、死亡人口,都没有进一步增减。
    现在,均衡贡献点直接与利益关系挂钩,且更重要的一点是物资定价。
    需知晓各地区部族的人数,以确定他们的物资需求倾向,才能制定供销社商品的兑换价格波动。
    爱吃鱼的人多,鱼少,价格要适当上调。
    简单的数学问题罗列出来……
    无需周黎安去指点,法则修士自己就会寻求解题法,将已知条件明确。
    人口数量变化,就必须要掌握。
    其次,赐名问题。
    还是与均衡贡献点赚取、使用挂钩,如果没有实名制,也没法进行统计。
    周黎安迟迟没有赐名全国,也是担心子民接受能力有限。
    不过借此次机会,完善普查与实名制工作,算是顺势而为。
    想兑换物资,就得学会记名。
    不求子民们能完成扫盲,至少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吧?
    当然,整个过程一定是繁琐困难的,是对整个粗糙原始的神国架构一次重大考验。
    但还是那句话。
    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次次失败积累出的经验,会让子民越发开智。
    对于此情此景。
    周黎安心中是欣慰的。
    手底下有人才了,就不需要他一步步指点。
    自我探索很重要,否则懒驴上磨,不赶不会上道,均衡的未来发展堪忧啊。
    许久后。
    各部长老、圣殿山修士齐聚。
    最高长老殿在此次事宜中完全是象征意义般的存在,主体研究探讨,全由圣殿山与各城均衡学院完成。
    毕竟长老们大字不识,道理不通。
    反之对法则修士而言,算是均衡文化人第一次首秀,登堂入室了。
    未来会逐步取而代之。
    他们将书写好的资料文件呈上。
    密密麻麻的设计方案显得极为凌乱,若非以现代人思维的上帝视角能俯瞰全局,知道那混乱类目条框中想要表达的意思……
    即便是雪女,因为没有参与到方案设计当中,见得纸面文字,也只有频频皱眉,如读天书。
    众人见得吾主审阅,屏气凝神。
    大殿内落针可闻。
    唯有周黎安拿着铅笔,在纸上勾画的窸窣声。
    他将凌乱的信息框架画圈,以1、2、3的数字方式标记,便于分门别类,令紊乱逐渐变得有序。
    雪女在旁观看,聪明如她,立即招手,命人送来纸笔,在旁对照主人标记,将计划方案重新整理出来。
    整个过程耗时极长,但等结果出炉——
    “相互传阅,领悟吾主均衡之神谕!”
    雪女颇为傲娇,将两份文件交予他们。
    一份原稿,一份整理后的新稿。
    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一群法则修士咂舌不已,他们之中也有人对自己之前表述的方案都稀里糊涂。
    等见得吾主梳理后,脑中混沌瞬间清晰,拨云见雾。
    在殿内将要生出讨论时,周黎安降下旨意——
    “各城进行普查、记名的方案不错。”
    “但除此外,还需有相应管理配套,需以10-15人为1户,选出户长,除子民个人信息登记牌外,还需由户长对户内人口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如户中有法则修士,以法则修士为先。”
    “10户为一队,选出大队长,直接管辖10位户长。”
    “10大队为一乡,选出乡长、书记官各1名!乡长可由各部长老、头领推举担任,书记官为法则修士,便于日常贡献点统计与思想文教工作!”
    户,当然是户口雏形。
    以家庭为单位。
    土著一家少则5、6人,多则超过10人以上,户口人数范围限制在15以下,便于管理。
    若家庭人口少的,直系亲族间,都可入一个户口簿。
    10户人组成一个大队,为100余人;10大队组成一乡,为1000余人。
    如此一来,未来子民都有了跟脚。
    xx乡几大队第几户,找到大队长和户长,就可找到人。
    大队中10户人还可作为监督,谁出工,谁没出工,可上报队长。
    否则只是简单的实名制推广,每个城邦动辄近10万人,不可能一窝蜂交由各城长老与学院直接管理,唯有这样分层分级,才能梳理的干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