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开局北美1400年:正在建国 > 【322】长远考虑

【322】长远考虑(3/4)

,都有一个关键问题在。
    如何让这个人口近7000万人的世界第一巨国,完美运行?
    从均衡外调法则修士?
    拜托,法则修士还是死读书,对运营事务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要说直接从大明朝廷选拔贤能,可政令的推广普及是需要大量时间的。
    均衡百万人口,可以全面普及教育,再由这百万人扶持谷地数百万人,完成高效的‘均衡转化’。
    可大明7000万人怎么搞?
    且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小冰河时期正在临近。
    神农稻种可不是万能的,寒潮到来,苗种该死绝还是得死绝。
    美洲再难,人口体量小,周黎安怎么都能以现世资源完成扶持。
    大明呢?
    一旦灾年到来,所为世上唯一真神为什么不拯救百姓,而让饿殍遍野?
    周黎安没有那个体量应对如此情况。
    最终,神格崩塌。
    所以,再没有完全接纳能力前,入手大明反而是一个烂摊子。
    倒不如丢给老朱家自己玩。
    如遇灾年,神明必有赐福,狠刷一波存在感,均衡也就自然而然潜移默化融入人心。
    因此,才有了宋非寅“遮蔽天机”之考验。
    换言之。
    宋非寅又是周黎安将要打造的均衡种子。
    如今他已被孤立,声名狼藉,就连施二姐都不再信他,宋家摇摇欲坠。
    当他看尽人间冷暖,跌入最深的谷地……
    均衡的光芒将无比炙热耀眼。
    更树立一个榜样。
    使得香火广聚。
    周黎安有时间加速,又有历史长河的真实之眼,何必急于一时成败,理应谋划长远未来。
    5月31日。
    均衡圣器没有再南下澳洲,而是北上,直往吕宋,完成南洋地区最后的系统地图探索。
    6月2日。
    从吕宋起飞,横跨东沙群岛。
    因只有不到两小时飞行旅程,雪女也停课歇息一天,坐于驾驶舱满含期待——
    “公子,广州城是否要比巨港更加繁荣?”
    “我等走遍爪哇、满者伯夷和吕宋,各城皆不如巨港。”
    开玩笑,当下正是三佛齐巨港最强盛时期。
    巨港宣慰司不是说着玩的,这可是能支撑郑和两万多军民、数百舰船补给的超级海外基地。
    也正因后来下西洋禁止,巨港迅速衰退。
    被满者伯夷所灭。
    而原本史实——
    那施二姐夫妇在施进卿后继位,施济孙还前往大明求取正名;
    然而大明一道圣旨落下,承认了施二姐女王身份。
    不过现在,施二姐摇摇欲坠,被周黎安坑惨了。
    当然,是福是祸,还要看她丈夫宋非寅的造化。
    若得仙缘,别说三佛齐一地,整个苏门答腊至马六甲,都可归他们所有,为均衡的白手套。
    至于说如今“广州”是否比巨港繁荣……
    还真说不好。
    自朱元璋起,行禁海令,禁止官民私通海外商货;
    而朱棣同样也行“禁海”,只不过不同的是组建了郑和舰队这只官方商贸团,在海外大肆敛财。
    因此,少了海上贸易支撑,广州到底能不能比过巨港的不夜城,真不好说。
    当然,海上私自贸易必定猖獗。
    因这已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前三次俱皆收获颇丰,于世震惊。
    南方沿海一线的世家巨族,怎能忍受庞大利益而不为所动呢?
    周黎安此行只会在广州停留一日。
    而后直往泉州港,等待大明舰队归来。
    至于泉州对岸的宝岛就不用去了,如今还是蛮夷之地,也无开发必要。
    除非大明有意开海,并组建更多舰船行西洋贸易,可在此铸港开海,成为贸易中转站。
    后话暂且不提。
    周黎安此行是为巡视人间,掌握大明第一手情报,顺带享受一番古代出游之乐。
    而后,才是推动朱棣开启第三次北伐。
    如今已是永乐十三年,二次北伐告一段落,以大明“惨胜”告终。
    号称50万大军北伐,最终只在“忽兰忽失温之战”杀数千人,生擒数十人。
    最可笑的是,战后向阿鲁台宣谕捷报,意思是这战我打赢了,你打不过我,到此结束吧。
    而并非阿鲁台自己认败。
    朱棣当然很憋屈。
    可二次北伐劳民伤财,无论民间、朝堂都有怨声四起,唯有以一场“胜利”宣告这次战争的结束。
    周黎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