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崇祯大帝的挂机系统 > 125铁路竣工

125铁路竣工(1/2)

    崇祯2年1月初一。
    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的,京津铁路总算竣工了!
    之所以耗时这么久,最主要的原因是,铁轨是按照2条的计划施工的。
    毕竟朱由检心里清楚,只修建一条,那还肯定不够的,
    如果不是因为材料限制,第二条早都上工了。
    得到消息的朱由检第一时间就想去看一下,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
    根据情报显示,最近京城周边来了不少外地人。
    如果只是普通的外地人还好,万一出现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就麻烦了。
    毕竟自己对铁路一事无比的重视,只要稍微用点心就能查出来。
    肯定有人会做准备,即便是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对方也会不会放过的这次机会的。
    既然可能有危险,朱由检自然以稳为主。
    而且铁轨,朱由检前世见得多了,到时候只需要让人替自己去看一下不就行了。
    至于人选,朱由检早有选择,那就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王承恩。
    历史上,王承恩是因为和崇祯一起殉国,才流传下来的。
    但是现在,朱由检虽然得罪了无数的权贵,但是大明确在往好的方向转变。
    虽然仍然有灾荒,但是朝廷确在努力的赈灾。
    百姓虽然过得依旧很苦,但是想比之前已经有所改变了。
    大明的军队,更是鸟枪换大炮,不禁装备更新了一便,饷银也都发放到位了。
    农民起义早已销声匿迹。
    煤山殉国的事情,估计不会在发生了。
    同样的,王承恩也不再会因为和自己一起殉国而青史留名了。
    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的话,未来历史上,最多只会给王承恩留2笔。这还是看在朱由检的面子上才有的。
    铁路剪彩,尤其是大明的第一条铁路,应该可以给王承恩留下一点事迹吧。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等到一阵鞭炮响完之后。
    身穿红袍的王承恩边激动接过剪刀,把眼前的一道红绳剪断了。
    随后便走到后面的一辆特制的马车上。
    一同前行的还有刘鸿训等人。
    随着鞭声响起,这架特制的马车边吱呀吱呀的走动了起来。
    紧随其后的是10辆特制的货车。上面早已堆满了粮食。
    这些特制的马车,是工部的能工巧匠按照要求特制的。
    除了车厢之外,马车的主体由钢铁制作。在加上特制的马车,长度达到了3丈(10)。
    极大的增大了车的称重量,使得这种特制的马车,载重量达到了十余吨。
    想比较普通马车的两三千斤,特制的马车的承重量是对方的十倍左右。
    最主要的是,铁轨行车大大的降低了摩擦力,除了启动的时候需要使用人力,畜力帮忙加速之外,正常情况下只需要2只驽马就可以拉的动。大大的降低了运输的成本。
    虽然现在没有蒸汽机,整不出真正的火车来。
    使得马车不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行驶。
    但是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
    大明是缺战马,但是用作运输的驽马大明还是不缺的。
    按照对应的距离,设置驿站,喂养驽马用作轮换,就可以保证运输的持续性。
    经过测试,驽马拉车在铁路的速度最快能达到20公里每小时,即便打个折扣,按照15公里每小时算,昼夜行驶的话,一天也能行驶式360公里。
    就算晚上的速度在慢点,一天行驶300公里还是不成问题的。
    对后世来说,这样的速度只能算龟速。但是对现在的大明来说,绝对算的上神速的了。
    要知道,以速度著称的蒙古骑兵,撑死了一天也只能行进300里。
    还不到铁轨运输速度的一半。
    再加上铁轨运输的舒适性远超于马车。
    极大降低了,运输过程中,对士兵体力的消耗。
    由此可见,即便没有蒸汽机,铁轨运输在军事方面的意义也极其重大。
    。
    “这车真不错,比寻常的马车强多了。”走了一会之后,王承恩笑着说道。
    “是不错,要比寻常的马车强多了,寻常坐马车,哪次不颠的难受?”
    刘鸿训笑着回复到。
    事实上,当初修建铁路的时候,刘鸿训他们是反对最激烈的那批人。
    即便是现在看来,刘鸿训也觉得修建铁路是赔本的买卖。对大明没啥好处。
    说白了,这就是格局的问题。
    论眼界,刘鸿训等人的眼界确实要比普通人要大一些。看的也更远一些。
    但是铁路在他们眼中也算的上一种新的东西。
    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