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崇祯大帝的挂机系统 > 153改革!改革!

153改革!改革!(1/2)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去种地。
    不论官职大小,官员必须对老百姓负责!
    “为官想为”,古语有云:“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
    朱由检在朝堂上说的为官之道,很快就通过报纸,锦衣卫等渠道传了出去。
    虽然很多地方官员,都又有种骂娘的冲动,但是不得不拍手叫好,为陛下的英明神武点赞。
    就连之前一直和朱由检不对付的衍圣公,也亲自发文拍朱由检的马屁。
    但是朱由检,并没有嘚瑟,很快发布了多条改革命令。
    譬如,宗室改革、朱由检直接废除了之前的宗室法,断了所有宗室的饷银。
    不过朱由检,给每个皇室成员发放了十两银子的补助,还亲切的给了他们介绍工作。同时警告他们不许在工作中用皇室的身份。不然直接把他们从宗庙中去除。
    这样一来,朝廷的一个巨大的包裹终于被解决了。
    搁在以前,肯定会出一大段的乱子,但是现在大不部分的百姓都认为朱由检是紫微星下凡,命中注定的天子,谁敢反对?
    而且朱由检此举,对那些宗室也并非没有好处。
    要知道,现在的大明对皇室的其他成员采用的是养猪式管理的。
    那些有家族产业的还好,最起码吃穿不愁。
    但是最底层的皇室,可就过的很悲催了,只能靠着朝廷的俸禄活着,这就导致了很多人都只能饥一顿饱一顿。
    朱由检虽然断了他们的俸禄,但是允许自由择业。甚至还允许他们当官。
    这样一来,只要不是懒得不可救药的,混的肯定比之前好。
    要真是懒得不可救药的,那也没有必要救了!
    除了宗室改革之外,朱由检计划对大明的医疗体系进行了变革。
    所谓的改革并不是,强行开办学校,让有经验有名声的大夫(医生)做老师。
    而是选择让太医院牵头,定期在各地举办医疗大赛。
    参加的医师,朝廷会派遣专人护送。
    还会让他们参观国家建设的医院。
    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以直接在医院里挑选心意的徒弟。
    诚然,后世中医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大家都敝帚自珍。不愿意拿出去分享。
    但是朱由检在后世。好歹也跟着一名中医混过几年,
    虽然没有混出什么名堂,但是相处久了,自然对中医有一定的了解。
    也明白,后世中医真正衰落的原因在于政策。
    中医不是西医,上几年学,根据几种症状,拿着化验单子,就能判断是什么病。
    隔行如隔山,你自以为的见解,可能对这个行业来说就是灾难。
    为什么后世很多中医基本没有出现特别有名的中医?
    在朱由检看来,那是没有找对培养中医的规律。
    很多中医学徒都是很小的时候跟着师傅一点一点的从基础学起。
    这虽然费时,但是,确能真正的学到东西。
    毕竟很多东西,不是靠一张嘴就清楚的。
    就那中医最基本的望闻问切中的望诊来说
    “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
    “神”是精神、神气状态;
    “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
    “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
    “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
    望诊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观察,以了解病人的“神”。
    想要学好望诊,需要大量病例,需要学生去看,去查。这岂是学校几年就能学会的?
    开办医院,就好多了。
    这样一来,一来可以增阿医生的交流,提升医术,
    而来方便好大夫挑选自己心仪的徒弟。
    三来
    再配合经常举办的大赛,可以极大的加速中医的发展。
    而且这样一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降低孕妇生产的危险。
    根据密卫的情报显示,现在的大明很多妇女生孩子就好比走了一趟鬼门关。
    其中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孕妇年龄太小,二是医疗条件不足。
    很多穷人家,根本请不起大夫,甚至连孕妇的营养都不能保证,甚至很多人,只是在接生的时候,才请稳婆,这就又大大的增加了孕妇的危险。
    对此,朱由检也想了办法,那就是直接立法,把18岁以下结婚定位犯罪。
    如果18岁以下的孩子怀孕,将面临高额的处罚。
    同时向百姓宣传,低龄孕妇生产的危害。
    对于那些孕妇,朝廷每天会补助半斤的粮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