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崇祯大帝的挂机系统 > 204公开审判

204公开审判(1/2)

    从京营离开之后,朱由检派人送来了一句话“国家有疮,如果不及时砍掉,大明迟早会完蛋。”
    朱由检的话虽然有点糙但是理不糙。
    久居官场的孙承宗自然清楚大明的疾症之所在。
    王朝不过三百年,大明已经立国两百多年了。
    各方利益团体,疯狂的压榨普通百姓,吸大明的血。
    百官忙着争权夺利,不务正业。
    陛下登基之前大明早已是病入膏肓,随时可能完犊子。
    陛下登基之后,大明确实发生了很多的的变化。
    那些和关外异族没来眼去的势力,陛下那处理的叫一个大快人心。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大家发现陛下砍完汉奸之后把目光对向了自己。
    一条条政令,一次次的改革,都是在割既得利益者们的肉。
    这样一来,虽然减轻了底层百姓的压力,增加了大明的税收,稳定了大明,但是确动了既得利益者们的蛋糕。
    起初的时候,无数的官员拿祖制说事。陛下则直接搬出了祖制剥皮揎草!
    吓得百官不敢在提祖制。
    明的不成来暗的,有的官员故意暗中使坏。陛下的回绝只有一个字“杀”。
    强硬的手段使得陛下的改革很迅速。
    但是也把陛下和百官的心给斩开了。
    从京营出来之后孙承宗的心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使者说了一句“祝陛下改革成功”便直接在军队的护送下,秘密的返回了老家高阳。
    京城百官们则还在忙着推脱审判孔家的职权,殊不知他们请的最大外援已经悄悄的离去了。
    “这都多少天了,三司会审的人都确定不下来吗?”御书房内,朱由检略显生气的说的。
    早在孔家人被押解进京之前,朱由检就下令组织三司会审。
    但是多长时间过去了,三司会审连人都确定不下来。
    “陛下,孔家毕竟是文臣们心里支柱。大家都以孔圣门人自居,不愿意审问孔家很正常。不如从锦衣卫和东厂抽调人员进行审问?”一旁的王承恩说道。
    “昭告天下,明天朕在安定门公开审问孔家罪犯,6部尚书一同陪同审问。”
    想了一会之后,朱由检开口道。
    对于孔家里面的那些害虫,朱由检之所以坚持三司会审的主要原因就因为孔家的影响尤其是在读书人中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都是有限的,即便是大明报。已经遍及大明的1500个县。但是依旧没有完全掌握大明的舆论。
    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的百姓,获取的消息大部分靠的还是地主豪强。
    虽然带到北京的183名孔家罪犯,早已是人证物证俱全。
    但是嘴长在人的身上,管天管地,还能管得住别人胡说八道?
    哪怕是后世为了一分钱,甘愿当外国狗,胡说八道的公知也多了去了。
    更何况现在朱由检动了这么多人的利益呢?
    锦衣卫,东厂在大明所有人的眼里都是皇帝的走狗。
    如果朱由检派遣锦衣卫,东厂前去审判的话,哪怕用脚指头想都能猜出,那些人能说出什么来。
    清理孔家污秽,重塑大明精神,本就是朱由检法制改革的一部分。
    这一点是不容改变的。
    为了避免有心人拿这个事说事。朱由检才强要求三司会审。
    之所以不直接指定官员,是朱由检担心,别指定的官员脑子抽了筋,万一干出点啥事来,
    亦或者被有心人干出点什么事来,到时候所有的脏水不就全都泼到自己身上了吗。
    但是朱由检还是高估了文官的素质。果然在他们的心里,国家的兴亡,还不如他们的脸重要。
    殊不知所谓的脸面,根本不是靠这个的。
    当官的不畏强权,秉公执法,造福一方。才是真正的脸面。
    当一个狗官,四处勾结畜生,徇私枉法,欺压百姓,算个屁的脸。
    崇祯6年6月初三。
    经过严密的准备,朱由检在大批朝廷精锐的护送下,除了皇宫来到了安定门的城楼上。
    城楼附近早已经被禁卫掌控,朱由检50除了一些官员之外,大都是生化士兵。
    城楼之下,不仅有从曲阜押解过来的罪犯,还有一些高官亲属,皇室败类。
    再往旁边则是报社的记者,他们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
    随后便是维持秩序的军营,和数万围观的百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律法不存,国将不国。
    纵观古今,王朝崩坏,大都是3分天灾,7分人祸。
    自古以来,天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