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6章 制高点

第6章 制高点(1/2)

    朱厚照有些无语,进士出身的,怎么就叫学识一般了?
    其实杨廷和的表现还是非常好的,机智聪明,有礼有节。
    再加上他知道此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心中自然是愿意将其留在身边。
    只不过,他上次给杨廷和挖了个坑,现在还不能这么干。
    这样干了,反而是在害杨廷和。
    私自教太子已是忌讳,
    太子再垂青?
    这样一来,他必定会被人给嫉恨。
    反倒是就此将杨廷和忽略,他才安全点。
    反正时间还长得很,不急在这一时。
    或者把他贬出京城?
    略微思索后,朱厚照便对皇后说:
    “母后说的是。我先前不知道左右中允只掌记注,他们也从未和儿臣说过话,只是碰巧见他们在旁边也就叫了过来。说起来,那个左中允算是寻常,右中允快五十的年纪了还被儿臣吓得胡子都发抖。”
    张皇后听闻,忍不住捧腹一笑,一双凤眼如月牙般,“照儿真是调皮,怎么能吓先生?”
    “是儿臣的不对了。”虽然作揖道歉,但满脸都是笑容。
    皇后也并非真的责怪,一样笑得眉眼弯成细线,自然就说的好话,“他牢记职责,知道进退,倒算是个明事理的。胆子嘛,小一点也没什么的。”
    朱厚照没想到皇后竟然这么说。
    这找谁说理去?
    不过他并不在意张天瑞的前途,所以转头又说起其他事,拉起了家常。
    “母后,过几日儿臣教母亲一个纸牌游戏,算的上是一种连猜带唬人的技法,献给母后之后也好给母后添些乐趣,而且这游戏人数不限,老祖宗也可以玩。咱们始终是一家,一家人要过得热闹些才好。”
    朱厚照所说的老祖宗,是皇帝的奶奶。
    成化年间,万贵妃作乱。害死了许多成化皇帝的孩子。
    弘治皇帝被宫女、太监秘密收养,后来又被周太后也就是他的奶奶接走抚养。
    张皇后听闻儿子有此心,自然是万分喜悦的。
    “照儿就是孝顺。”
    朱厚照故意展现孝这一点,
    一方面是接受的教育使然,
    另一方面这也是他权力的源泉。
    此外,他有一个想法,类似于嘉靖皇帝大礼议背后思虑的想法。
    就是道德制高点。
    明朝的臣子们始终占据了这点,所以历代皇帝们要么认怂,要么就顶着残暴的历史骂名硬刚,要么躲起来不搭理。
    只有认怂才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其他的怎样都不行,
    因为他们总是占着大义。
    这其中,嘉靖皇帝是玩得比较好的,他虽然不是什么好皇帝,但是揉捏大臣是有一套的。
    他花了二十年去争一个‘礼’字,在朱厚照看来本质上就是一个舆论的争斗,背后则是权利。
    不争这个礼,文臣们把圣人、祖宗搬出来一个个排列好,告诉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当个皇帝到头来头等大事是“听话”。这怎么能行?
    争了这个礼便不一样了。
    大家都是理解圣人的话,凭啥你们这些臣子理解的就对,
    我以及支持我的臣子理解的就不对?
    难道圣人打电话告诉你的?
    写下的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话不妨说,理不妨辩嘛。
    到后期,嘉靖皇帝那就是出神入化,你再和他谈圣人的话、圣人的规矩那都是扯淡,他比你还懂。
    如果你非要说我的不合圣人之道,那就来辩。辩来辩去,皇帝总归是占有优势的。
    因为哪怕辩不赢他也可以物理消灭你。
    现在朱厚照也要站到这个道德制高点,先扮演一个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出来,到时候他就是天上地下无人能挡的好太子、好皇上,
    而且他计划中要办的事,没有哪一样不是为了服务百姓,为了振兴国家,到那个关口,就让这些道德先生自己说,
    谁赞成,谁反对!
    这帮家伙天天都在讲仁义道德,在讲忠君爱民、为民请命、淡泊名利。
    那就好好来讲一讲,朱厚照能在舆论场上卷死他们!
    坤宁宫外,一名宦官缓缓而来。
    “皇后娘娘,陛下下朝了。”
    朱厚照眼睛一闪,他其实心中想要知道今日早朝的结果如何,不过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
    结果已定,急也急不来。
    这份临事静心的功夫,也是多年经验养成,因为以前因为急、慌而办错过许多事,吃过许多亏。
    张皇后收拢衣袖起身,“照儿,你父皇喜欢你陪,这便和母后一起去,若是陛下心情不悦,你要记得多讲好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